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⑦
网红城市怎样化流量为口碑,积品牌为长久?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吴必虎表示,单纯模仿复制可没法给城市带来长远竞争力,还可能让城市失去个性。网红城市想持续“长红”,不能只靠一时热点效应,要深入挖掘自身独特性,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脉。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吴必虎
记者:在社交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时代,地方特色如何借助自媒体走红?
吴必虎:如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逐步减弱,年轻群体愈发依赖社交平台来获取信息,社交媒体已然成为城市迅速成名的“加速器”。比如,江西的武功山、哈尔滨的冰雪运动,这些地方独特的景点与活动,正是借助自媒体的力量走向了全国。社交媒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这些城市在没有传统媒体引导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独特的内容以及创新的传播形式,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
另外,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与协作也至关重要。以淄博为例,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多部门的联动配合,宣传、公安、交通等各部门协调一致,为这座城市的网红效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我认为,政府的迅速应对不仅是放大城市影响力的关键,还能及时应对负面舆情带来的挑战。
记者:网红城市的火爆对于那些原本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有哪些挑战?
吴必虎:网红城市的火爆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自媒体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但城市的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却往往难以跟上这种节奏,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本并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拿淄博来说,它本不是一座以旅游为主的城市,却因为网红效应迎来了游客的激增。政府不得不临时调动社会资源来应对这种局面,虽然这种应急响应体现了政府的积极态度,但从长远来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需要大大提升,才能更好地支撑网红效应的持续发酵。
游客在丽江市玉龙雪山游玩。图源:新华社
记者:有哪些策略能让城市持续保持吸引力,实现长期发展?
吴必虎:在打造网红城市这个话题上,我认为有三个关键策略,那就是打造独特性、明确城市定位,以及注重游客的情绪消费价值。
首先,打造独特性,是任何城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基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只是好多城市没充分挖掘和展示出来。要打造独特性,就得深入研究,还得有专业团队来协助发掘本地特色。就像有些地方把森林、沙漠等简单地当成城市的主要卖点,这只是表面吸引眼球。要想长期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底蕴,再结合优质服务和良好法治环境,才能打造出更有深度、更具长期吸引力的特色。
其次,明确城市定位是保持网红城市长期吸引力的核心。每座城市都得根据自身特色,找准目标市场,定位好吸引的游客群体。无论是瞄准高端市场,还是吸引更广泛的游客,都得有清晰规划。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网红城市热度也可能随时间衰退。所以,城市不仅要找对目标市场,还得持续跟踪调整,防止“过度网红化”后失去吸引力。
如今,情绪消费成了新一代游客的主要消费方式。以前旅游城市靠自然遗产或历史遗迹吸引游客,现在好多网红城市靠的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像一碗热干面、一个小吃摊或一只流浪猫。年轻群体追求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这就要求城市在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间找到新结合点。很多城市通过动漫或故事情境把历史文化转化为 “剧本化目的地”,来吸引年轻游客,就连图书馆都不只是看书的地方,成了情绪消费场所。所以,城市要从情绪消费角度出发,给游客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情感价值。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拍照。图源:新华社
记者:网红城市如何在保持热度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吴必虎:网红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如何将这些流量真正转化为实际经济收益,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刺激消费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以当下热门的“特种兵消费”为例,主力军是年轻游客,以“打卡”为主,迅速游览多个景点。由于精力充沛但经济能力有限,他们在短期内消费较少。不过,这些年轻游客代表着未来的消费潜力。等他们随着年龄增长、收入增加,曾经游历的城市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未来他们很可能回访,甚至成为长期消费者,或者因工作、投资等和城市保持紧密联系。所以,我们不能短视地看待“特种兵消费”,从长远角度要重视这一群体的潜力,种下未来消费的“种子”。
提升消费者信心也同样重要。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促进消费的政策,但有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制约了消费,这和拉动消费的初衷背道而驰,最终会抑制消费信心。要真正激发消费,政策得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避免出台互相矛盾的措施,确保各个部门政策目标都朝着促进消费发力,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综合治理,解决当前消费环境中不合理的因素。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针对这一话题,我们将持续关注。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刘昊、赵鹏超、王恺
相关阅读: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①丨泼天流量过后应防止外燥内虚》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②丨冷资源催生热经济,探寻尔滨四季“流量密码”》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③丨吴炜华:既要注重系统治理,又要做好文化传承》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④丨戴俊骋:呼吁多元化、系统化政策导入》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⑤丨戴俊骋:做好流量与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之间的“接驳”》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⑥︱刘弘涛:告别流量短视,加强文化承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