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⑥
春节前后,2024年网红城市年度盘点接连出炉,尔滨“冰雪奇缘”、南京“赛博厕所”、天水“热辣滚烫”、阿勒泰“灵魂故乡”纷纷上榜。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怎样作用?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弘涛表示,提供深度的文化旅游体验,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实现网红城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服务和配套的文旅设施。
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弘涛
感悟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而非只是拍照留念
记者:您认为,城市相关部门如何平衡短期流量效应与长期品牌价值?
刘弘涛: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城市无法及时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文化体验,一旦短期的网红效应消退,负面评价可能迅速蔓延,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短期流量过后,若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便容易让游客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城市形象。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应过分依赖新媒体推动网红效应,而应注重提升城市的内功,尤其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应该依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承载力建设,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而非单纯依靠短期的流量效应。
在当前的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利用流量吸引游客“打卡”并非坏事,但如果游客只是匆匆来去,未能深度体验城市的文化内涵,这种表面的流量并不能转化为城市的长期品牌价值。城市的文化体验应该更加深刻,游客应当能够在参观过程中感悟到历史文化的底蕴,而非仅仅拍照留念。
游客在阿勒泰市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滑雪。图源:新华社。
记者:地方政府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弘涛: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市场打造良好的法律和监管环境,保障文化遗产资源的安全与保护,而不是过度干预市场。就地方政府而言,应当着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文化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文旅产业,市场活力无疑是驱动文旅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政府理应尊重市场规律,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文旅产品的创新和推广中来。
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提供深度文旅体验
记者:一座城市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实现长远发展?
刘弘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提升网红城市品牌和知名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成都为例,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等地标性文化景点,正是通过打造文化IP,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展示了城市的独特个性。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也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文化遗产并非能自动带来城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城市服务和配套的文旅设施。尽管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大量的文化遗产,但如果文旅服务和资源维护无法与之匹配,就可能很快出现对城市的负面评价,形成“网红城市”的负面效应。
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花灯市场挑选花灯。图源:新华社。
记者:近年来,人们更追求深度文化体验。地方政府如何利用这些变化促进文旅消费?
刘弘涛:近年来旅游趋势有了明显变化。拿我自己来说,以前旅游就是单纯地玩,现在更多是追求深度的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所以,提供深度的文化旅游体验,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就像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武侯祠,他们会举办针对青少年和家庭的研学活动,这就很有意思。游客不再只是简单地拍照打卡,而是能真正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这种体验感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该多在丰富旅游产品内容上下功夫,鼓励游客参与文化活动,这样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提升了,城市吸引力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此外,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在吸引消费方面潜力巨大。像现在流行的cosplay等新兴文化活动,年轻人特别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和沉浸式体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目前,市场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长很快,这就要求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有创意、更具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针对这一话题,我们将持续关注。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赵鹏超、刘昊、王恺
相关阅读: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①丨泼天流量过后应防止外燥内虚》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②丨冷资源催生热经济,探寻尔滨四季“流量密码”》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③丨吴炜华:既要注重系统治理,又要做好文化传承》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④丨戴俊骋:呼吁多元化、系统化政策导入》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系列⑤丨戴俊骋:做好流量与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之间的“接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