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数字经济浪潮之下,网络交易形态日趋多元与隐蔽,跟随推动监管手段持续转型升级。正值创新技术大爆发时期,适配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监管透明度与有效性,使监管决策过程更加可解释、可追溯,为构建公众信任奠定坚实基础。
10月16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服委在北京召开“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浪潮下的市场监管”主题研讨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就当前市场监管面临的新时代挑战,以及创新技术赋能市场监管方案展开探讨。现场作为企业大数据、市场监管及人工智能领域代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凭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凭安征信)联合创始人周益群,身兼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部门网络交易监管专家,以数据为刃结合网监业务工作分享了他的创新实践。

图为对话嘉宾凭安征信联合创始人周益群
记者:海量企业多维数据与 AI 大模型融合,优势体现在哪里?
周益群:企业多维数据为基础,AI大模型是引擎。以凭安征信为例,构建“企业多维数据”体系,覆盖了全国3.8亿市场主体,归纳为工商信息、风险信息、知识产权、互联网信息、经营披露信息和深度挖掘信息六大门类,超过1000个数据维度,为每家企业绘制“3D全息画像”。
在探索方案过程中,凭安征信全面接入前沿大模型而打造“监管认知中枢”,实现三步智能化流程:高精度语义解析、动态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关联与推理。这一融合技术使监管不只是能“看见”,还能“看懂”,主动预警和精准打击,实现分钟级预警和证据闭环,极大提升监管效率与严谨性。
记者:央行备案资质,对企业征信机构开展业务有何作用?
周益群:在央行监管框架下,确保了数据从采集、处理到服务的全链条合法合规。例如作为央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凭安征信在全链条上接受监管,确保了合法合规,已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保护备案和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构建了完备的数据安全体系。
在合规前提下,我们持续投入算力与算法,深挖数据价值,再输出动态、精准的信用产品。
记者:构建全景式智能监管体系,如何拓展“广”与“深”并重?
周益群:其实,技术最终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拓展网络交易监管能力。
“广度”方面,监管覆盖主体、业态和地域三大维度。过去监管侧重大型电商平台,如今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社区团购、个人网站等新兴场景也被纳入监测体系。我们为国家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提供服务,覆盖旅游、直播、票务、音乐、动漫等70多个全国性平台,精准识别不合理低价游、无资质经营等行为,入选2024全球数商大会“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2016年,还受国家工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参与研发“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河南、河北、云南、新疆等二十余个省近百个地市提供本地化数据服务,推动“以网管网、协同管网”。
“深度”方面,借助AI大模型,实现“语义变异识别”,可识别变体词、谐音词、黑话等规避手段,检出率提升约60%。同时,系统具备“法律合规智能解析”能力,可自动识别广告文案、商品详情中的违规内容,关联《广告法》《电子商务法》等法规,一键生成可视化报告和整改建议。此外,开发了“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基于违规严重性、主体历史行为等维度生成风险评分,推荐整改、处罚或立案调查等处置策略,从“处罚”向“服务与预防”转变。
记者:在知识产权与智能决策方面,如何打造监管“智能参谋”创新应用?
周益群: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凭安征信推出“知产智盾”平台,集成技术图谱、AI风险预警与数据价值评估功能,助力企业实现知产“主动防控”,入选“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典型案例集。我们为广西构建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开发“一键查”小程序,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布,实现企业“知产体检”。
对于市场监管,打造“智能参谋”系统,构建“企业自纠+市场监管”一体化监测模式,实现分级分类与智能处置,提升监管精准度与响应速度。
记者:谈及网络交易监管未来趋势,如何布局企业展望?
周益群:我认为,未来呈现智能化、协同化、生态化三大趋势。
智能化为基础,AI大模型不仅“发现问题”,兼具“预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化为关键,市场监管、金融、税务、司法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如为广西构建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打通市场监管局、高级人民法院和贸促会三方的数据与服务。生态化为目标,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失信企业将受市场机制约束。
作为央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凭安征信正持续投入大数据与AI技术研发,致力于成为数字化治理的合作伙伴,推动构建更加智能、协同、可信的网络交易监管新格局。(光明网记者 王一涵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