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场内外将迎来“智能助手”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日前在广东深圳举行。在启动仪式场外的科技创新展区,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羽毛球AI相机、下肢康复机器人等一系列即将应用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智能助手”。它们将全方位赋能赛事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观众体验。
在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展台,毫米波5G-A通感基站等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该公司云网发展部副总经理周国强介绍,他们在广州、深圳的主场馆构建北斗+5G-A高精度通导感算一体的低空体系,实现智能感知识别低空飞行物及其高精度定位,确保赛事场馆的可控、可管和安全。
安保系统的升级只是一个缩影。借助智能化技术,以往困扰赛事主办方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广东奥体中心已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借助AR技术与蓝牙定位解决“找座难”;深圳宝安体育馆等场馆则通过部署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
科技还改变了数据的捕捉与呈现方式。深圳思博威视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一款名为“好球哇”的羽毛球AI相机产品将应用于赛场。该公司负责人陈楷夫介绍,这款产品可借助AI算法分析球路及运动员表现,实现高光影像捕捉、AI直播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提升观赛体验同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首创“云上全运村”,通过AI技术和赛事自由视角系统,提供自由角度看球、跟踪切换球员等,实现观众沉浸式观赛互动。
智能化技术不仅让观众观赛体验提升,还可为运动员提供多种辅助服务。广东是全国辅具产业大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将为残特奥会运动员和训练员提供步行辅助训练。
“该机器人在赛前可帮助残特奥会运动员提升关节活动度等训练指标。”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医学部总监周荃介绍,“在运动保障方面,这款机器人也将提供相应康复医疗服务,并参与到赛后康复训练。”
赛场之外,保障系统,特别是电力与通信安全也融入了前沿科技。“在传统人巡技防基础上,我们创新运用‘全电鸿+量子通信’智慧保电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保电效率。”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说。
在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场外的配电房里,记者看到关键供电设备均装有数字化监测终端。它们犹如“哨兵”,可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和负荷变化。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保电系统建设组副组长王程斯介绍:“电鸿就像幕后‘大脑’,指挥‘哨兵’相互协作,同时又为不同类型的‘哨兵’装上‘通用语言翻译器’,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目前,深圳供电局正为各级保电设备和场所的2000个监测终端安装电鸿系统,这是电鸿在国内大型活动电力保障中首次大规模实战部署。其溯源能力可帮助工作人员“透视”电网异常,从场馆内的普通220伏插座使用情况,到相关联的500千伏高压设备运行状态一览无余。
“我们正构筑一条从电力调度中枢到重要赛会场馆全链路的量子加密通信线路,实现对现有通信传输设备的复用升级。”深圳供电局调度中心技术专家刘植伟说,“这是电力行业首次开展的实际量子通密一体技术应用部署,将为‘哨兵’传输的电力数据打造一把本质安全、无法破解的量子加密钥匙。”(记者 罗云鹏 叶 青 龙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