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强国·百人谈】
当ChatGPT能够以“人类的方式”与我们对话,当自动驾驶汽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当智能工厂自主调度全球供应链……人工智能(AI)奇迹的背后,互联网已经从一个以浏览器为主的平台,发展到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的平台。
“AI重新定义互联网”——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在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上如是说。对于互联网的新定义,邬贺铨也曾指出,AI时代的互联网是新质互联网。
在AI重新定义全球互联网的时代、在中国以新质互联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网络互联互通所必备的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将面临哪些挑战?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支撑互联网一路发展的DNS(域名系统)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AI时代全球DNS发展的挑战与新机遇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现在互联网流量的增量里,大概有一半是由人工智能带来的。”邬贺铨在演讲中这样说。互联网流量增长的同时,带来DNS查询量的迅速增长;AI交互所对应的DNS查询次数也明显提高;无论在微服务架构中还是在特定场景下,动态调度导致本地DNS查询频次上升……这一系列来自AI时代的新需求,亟待DNS进行升级与重构。
邬贺铨指出,随着AI时代的到来,DNS作为资源管理的工具所需要承担的功能也会进一步扩展。原因在于——IPv6规模部署下,需要寻址与发现的IP地址数量更多、规模更大;AI应用对DNS查询的响应时间要求更快;智能体(Agent)的出现不但使寻址地址动态变化,还存在Agent与Agent之间连接形态的变化;同时,DNS防御隐藏性攻击的能力必须增强……
“AI时代的DNS是一个应用更广泛、更复杂、更多样性,而且也需要适应动态新需求。”邬贺铨说。具体而言,AI时代的DNS从原来域名解析、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的核心功能,已经扩展到服务调度、数据管理、资源认证、设备连接、消息传输和内网解析等,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快速、准确、合理、安全地发现、寻址和利用。也就是说,从互联网世界的“门牌号码”,到万物互联的“导航系统”,DNS在AI时代的能力已被全新定义,并朝着下一代DNS发展。
邬贺铨指出,下一代DNS要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适应AI时代的需求。对此,他充满期待:“AI和DNS是相辅相成的——即AI for DNS可以增强安全防护、优化解析效果和改进服务性能;DNS for AI可以发挥DNS助力算力感知、智能路由决策和增强AI安全的作用。总之,AI时代DNS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重的使命,也展示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作为互联网互联互通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资源,DNS的创新发展与互联网建设息息相关。“如果按照人类的年龄,互联网已经有56年的历史了,再过几年就进入‘老龄化’时代。”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期间,邬贺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谈到,“但是对中国而言,互联网进入中国才31周年,还属于青壮年时期。”
这番话,道出中国互联网正值高速发展、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也表示,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31周年、IPv6 30周年,同时也是ChatGPT 3周年、DeepSeek发展0.5周年。当ChatGPT出现时,IPv6可给“机器人”联网,或者给AI的智能体(agent)联网使用。人工智能的开源模型加上IPv6海量地址就是电影《哪吒2》的理念“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可以遵循UNIX的设计理念“先做,再做对,再做好”(First do it, then do it right, then do it better)。
一组人形机器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集中展示。图源:新华社
体系化构建韧性DNS,探寻新一代中国方案
“以ChatGPT和DNS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开启了人工智能新时代,给网络安全从业者带来新风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机遇。”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云晓春认为,未来网络安全必然是AI与网络安全融合的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大模型和新一代AI技术将重构网络安全技术与产业,推动其蓬勃发展。
正如云晓春所言,当前正值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更多中国互联网基础技术从业者们,面对AI时代对基础资源层的新需求,亟需形成更为成熟的中国方案。
“AI时代的DNS,是下一代DNS,需要体系化构建韧性DNS。”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伟说。他解释道,新质互联网是互联网行业对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的回应,下一代DNS则是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对AI时代网络根基升级的回应。
毛伟提出,IPv6地址、域名等互联网基础资源,需要支撑和保障网络发展及有效管理,互联网基础资源技术也需要体系化地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发展。
对于DNS而言,面对全球AI技术发展趋势,要大力发展下一代DNS:一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支持IPv6协议;二是面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共享、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新业务场景,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DNS解析系统;三是面向DNS自身演进趋势,研发DNS扩展技术,向下一代DNS发展;四是面向服务保障,体系化地构建韧性DNS。
如何体系化构建韧性DNS,毛伟表示,要从域名注册和域名解析两个环节、三个层面出发:
在Domain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层面,要积极引领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升技术话语权,参与互联网国际治理,构建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Name掌握网络关键基础资源层面,要鼓励中国企业掌握更多互联网基础资源,注册如.cn等由我国管理的二级域名,或者企业申请顶级域名成为注册管理机构,拥有资源话语权。
在System筑牢网络核心技术根基层面,要采用体系化的领先技术构建韧性DNS,升级为数据赋能、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分析、精准决策、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域名解析系统,实现全链可控、秒级自愈。
看不见的根基,看得见的未来
在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人才永远是核心支撑。在论坛期间,毛伟特别强调了年轻一代互联网基础技术工作者的重要性。这种对年轻力量的重视,也体现在“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的设立上。
该奖项由中国互联网界的资深专家联合发起,包括胡启恒、邬贺铨、钱华林等重磅人士。作为该奖项的主导发起人之一,毛伟解释奖项设立的初衷:“借AI时代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全面领先。互联网基础技术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需要一大批年轻人来引领创新。鼓励有勇气、有担当、有野心的年轻人引领创新,在全球网络世界持续作出中国贡献。”
毛伟谈到,中国互联网基础技术年轻人才的涌现,正在改变全球互联网标准制定的格局。中国互联网诞生之初,中国专家在IETF国际互联网标准RFC的贡献乏善可陈;到2011年,中国RFC作者数量全球第二;逐步实现了互联网基础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成果。中国年轻一代互联网工程师展现出的创造力,成为中国网络根基升级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互联网世界中最基础、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基础资源,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引领、承载与支撑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如邬贺铨的期待:“你现在可以说我们在使用互联网,但是30年后,可能会感觉不到互联网存在,因为我们所有的生活和工作全都已经无缝融入到互联网里。”
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基础技术的伟大之处——DNS不断退居幕后,却又无处不在。
面向未来,中国互联网基础技术仍然需要新生力量不断创新,邬贺铨曾对“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提出期望:“希望年轻一代投身中国互联网新征程。”对于DNS而言,AI时代,体系化构建韧性DNS的思考,还只是互联网基础技术走向引领发展的开篇。
论坛现场的一份《互联网基础技术笔记》中,记者看到毛伟写道这样一句话:“中国互联网基础技术的未来,邀您一起谱写……”这既是对青年一代中国互联网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也是互联网基础资源行业对接受AI时代挑战与新机遇的回应。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统筹:孔繁鑫 摄制:刘昊、赵鹏超 配音:赵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