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强国·百人谈】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期间,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伟做客光明网“网络强国·百人谈”专栏,谈及中国互联网发展下,互联网基础资源层的变化与发展,建议中国企业与机构申请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以更好地发展和管理互联网。
互联网基础资源支撑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作为中国互联网起步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毛伟回顾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谈到中国互联网和其他国家互联网的起步都是从科技界开始,如果按照网络的接入方式来区分,可以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最早是窄带接入,支持电子邮件应用;到1999年,宽带接入,出现了例如视频、游戏等网络服务应用;到2009年移动宽带,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服务、智能手机出现,大量移动应用,如微信、美团出现;2015年后,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互联网进入千行百业,融合发展。“从现在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我们的网络应该走向何方,邬贺铨院士曾经说过,未来的十年,是AI时代的互联网,是新质互联网。”毛伟谈到。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下,互联网基础资源和基础技术也发生变化。“互联网基础资源分为基础资源本身和基础技术。域名、互联网协议(IP)地址是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网络要互联互通,必须得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支持。”毛伟解释,互联网基础资源和基础技术解决网络世界命名和寻址的问题,是网络互联互通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如果把互联网比喻成高速公路,网络带宽、路由器就像道路,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犹如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应用,互联网基础资源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导航系统。如果导航系统不通,网络就不通。”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需要掌握更多互联网基础资源、扩展基础技术
毛伟提示:建设网络,域名、IP地址这些虚拟资源是必备的。一方面,拥有互联网基础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撑互联网发展、更好地管理互联网;另一方面,要推动互联网基础技术面向AI时代升级与发展,更好地支撑新质互联网的发展。
技术方面,毛伟重点谈到互联网基础技术的扩展。“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进入到新质互联网阶段,依然保持稳定,就像是互联网世界的语言,既稳定又需要升级与完善。域名的基础协议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只有两个技术标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征求意见稿(RFC)1034和RFC1035,发展到今天与DNS相关的已经有400多个技术标准了,域名系统也从原来的无状的DNS发展为有状态DNS。基本协议保持稳定,技术在发展,不断扩充和完善,才能够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
在资源获取方面,毛伟着重谈到第二轮顶级域名的申请。“第二轮顶级域名将于2026年的4月份开放申请,距上一轮(2012年)已经14年过去了。”据了解,在上一轮申请中,美国申请数量是中国境内的22倍。
谈到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获取情况,毛伟回忆:“我曾经记得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我们中国一个国家的IP地址还赶不上美国一所大学,当时很多中国的网民就觉得是不是不公平,实际上是自己没有去申请,错过了机会。”
毛伟特别强调,希望中国企业和机构在第二轮顶级域名申请窗口期不要再错过机会。“拥有顶级域名才有域名注册管理的话语权,在顶级域名基础资源之上自主建立网络服务设施,自由规划顶级域名资源的使用;同时作为顶级品牌,也应该拥有全世界通用的顶级域名。”从域名注册管理话语权、资源占有和品牌价值三个方面,毛伟建议中国的企业机构要尽可能多申请顶级域名关键基础资源,以更好地发展和管理互联网。
统筹:李政葳 摄制:刘昊、赵鹏超 撰文: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