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加速健康产业的发展进程,《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要求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6月29日,以“承古方食药精髓,启新技康养征程;防未病古韵焕彩,战慢病数智赋能”为主题的食药同源主题研讨会暨中国食品报社食药同源研究院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大会现场由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刘彤主持。
“去年4月,‘食药同源——以食物资源为基础助力实现个性化健康需求’入选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发布《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致辞中强调,食药同源食品的崛起,既呼应了公众“治未病”的健康诉求,亦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力。在产业勃兴之际,概念滥用、品质参差等问题亟待破解,更需以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创新引擎赋能升级。
截至2024年,国家食药物质目录总数已达到106种。国家卫计委加速药食同源产业目录扩容,如党参、肉苁蓉等中药材向食品转身。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专项基金主任高福表示,以《中国食药同源好产品评价通则》为例解读指标,从产地环境、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维度,构建起严谨的评价体系,为国内食药同源类产品团体标准填补空白,使企业生产经营明确依据,有效助力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
圆桌论坛上,中国食品报社编委、总编助理、新媒体中心执行主任龙颖主持,与现场嘉宾就传统食疗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食药同源文化传播、慢病管理个性化干预策略等话题展开交流。
本次大会由中国食品报社指导、中国食品报社食药同源研究院主办、中食益者(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在启动仪式上,该研究院为专家们颁发聘书,还发布了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中国食品报社与相关县级地方政府达成签署合作。(文/图 记者 王一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