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低空经济迅速发展,飞行汽车领域各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前段时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介绍,小鹏汽车将在2026年第一个量产分体式的飞行汽车,未来5年内便会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
飞行汽车真能这么快“飞进”千家万户?这个过程需要跨越哪些障碍?我们对此展开深入采访。
工作人员(右)在广州低空航展上向观众介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图源:新华社
焦点一:汽车“起飞”与航空器“起飞”有哪些区别?
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傅龙:
一是从航空器来说,过去的航空器是以机械动力水平起飞为主要特色。但是现在低空经济很多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载具,本身很多底层逻辑是电的、是智能的,所以从适航体系来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是从运行安全来说,过去的航空器,尤其是民航,是基于隔离来保障安全。但是现在低空经济时代,无人机、eVTOL会在一个较小的低空空域里大批量融合飞行,就需要基于融合的安全保障。
第三个层面,过去的航空器机上有飞行员、地面有塔台管制员,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现在的航空器机上可能是无人的,或者有人但是是无人驾驶的。它把“人与人”的互动,变成了“系统与系统”、“机器与机器”的互动,这也是一个本质区别。
焦点二:与传统汽车相比,飞行汽车“一飞冲天”需要具备哪些特殊能力?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
从应用层面看,飞行汽车作为面向低空交通的电动智能飞行器,普及需要满足安全性、实用性、普及性三大要求。
安全性是飞行汽车发展的前提。飞行汽车作为新型电动、智能低空飞行器,可靠性需达到航空级标准,远超传统汽车的安全要求。其适航安全问题是一个全新领域,需要确保在各种复杂场景下仍能安全运行。
实用性是飞行汽车走向市场的关键。我们一般叫“双 100”,即载荷要大于100公斤,航程要大于100公里。要满足最低载荷与航程要求,以适应低空交通场景。
普及性是飞行汽车实现大众化的基础。作为一个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需通过全自动智能无人驾驶系统降低用户操作门槛,同时适应低空交通管理需求。
北京车展上的复合翼三体式飞行汽车。图源:新华社
焦点三:安全驾驶飞行汽车需要哪些技能?如何完备监管框架与培训认证体系?
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
我们业内所说的飞行汽车,更类似于轻型运动类飞机,更多是在特定区域运营、飞行,而eVTOL从诞生就与传统飞机天然融在一起。在现有的民航监管框架下,所需要的人员取证、飞机本身适航、航空公司运营等要求,还是比较完备的,也给新型技术手段预留了接口,能兼容飞行巴士、飞行出租车以及未来的飞行汽车。
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傅龙:
人员资质跟它本身的技术体系、技术路线是有关系的。航空器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其人员要求就要延续过去对飞行人员、地面维护人员的培训要求。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定要有安全员,或者说有紧急时刻的驾驶员。这是基于技术路线决定的。
无人机的大型化和载人化,本来就是以无人和智能控制为主,而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之后的立体化,实际是实现了地面驾驶员与空中驾驶员的切换。
从长远来讲,无人驾驶更适合于低空飞行,智能的无人驾驶比人的反应速度要快,也更能够保障安全。
焦点四:全国多地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文件,真正“飞进”千家万户需要多久?
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
在2030年左右,可能在30个中心城市、近100个国家百强市,让老百姓体验到类似于空中出租车、城际空中出行,包括部分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用途的飞机。
到2035年左右,有可能让我国300个地级市、300个县级市,以及2800个县中的50%以上地区享受到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
如果到那一天,相信飞行汽车“飞入”千行百业、“飞进”千家万户的时刻就到来了。天空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繁忙,人类向天空要生产力也能够得以实现。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
从国际来看,飞行汽车作为第三次交通革命的重要载体,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和主赛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资源,推动协同发展。同时,要明晰战略方向、探索实施路径、梳理关键技术、突出重点任务。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注重安全与伦理,为飞行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和全球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实际上,飞行汽车也可以参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制定科学的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系统性规划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抢占行业规则的先发优势。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飞行汽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推动我国在交通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们在日本东京拍摄“飞行汽车”Hexa。图源:新华社/法新
当前,中国百余座城市争相布局低空经济赛道,我们既要看到智能化带来的颠覆性可能,也要看到这场立体交通革命背后的系统性工程。从资本市场的百亿角逐,到技术边界的多维突破,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仰望天空,看到的不只是蓝天白云,还有“插上翅膀”的汽车。
未来已经在路上,只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飞几圈儿而已。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摄制:赵鹏超、曾震宇 配音:和义
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数字化频道出品
“网络强国·百人谈”更多内容
欢迎扫码关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