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强国·百人谈】
观点提要:
算力成AI基础共识,大模型加速向行业延伸;
智算中心建设需重“好用”,为生态企业提供全栈工具链;
智算中心建设需坚守自主可控、需求导向与产业协同。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向前发展,智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成为各地竞逐的新赛道。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科大讯飞智算业务部总经理刘啸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智算中心建设已进入“建以致用”的阶段,需警惕无序发展的风险,坚守自主可控、需求导向与产业协同等原则。
“智算中心建设的火热,体现了两个重要认知。”刘啸提到,一方面,算力作为基础设施,未来将如同水电气般,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根基;另一方面,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走红,大模型正从通用能力向行业场景深度延伸。
谈及智算中心建设,刘啸强调,不能只关注建设规模,更要注重算力的有效利用。他认为,要为人工智能生态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栈工具链,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智算中心建设规模、内容及配套服务,使其实现可用、好用;同时,需推动上下游生态企业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带动算力消耗与大模型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当前智算行业因过热导致的无序发展风险,刘啸提出了三点坚守方向。一是坚持自主可控,从底层算力芯片到上层平台、模型,都要确保自主可控;二是算力建设要有序、按需推进,符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循序渐进、分阶段建设,可以适度超前但不急于求成;三是算力建设需与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明确算力作为配套基础设施的定位,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
策划:李政葳 拍摄:曾震宇 制作/撰文: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