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2025年是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的收官之年,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大众日常。当政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技术革新正在重塑体育的触达方式与参与路径。
当前,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打破了传统体育传播的单向性,将竞技场的高光时刻,与生活化的运动场景无缝衔接。短视频平台如何重塑了体育文化的表达形态,更让体育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技术重构体育传播生态
以往的体育赛事传播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点到面”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壁垒,实现了“点到点”的信息传播形式,使得用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了解和参与体育内容。
快手不断探索“顶级赛事+群众体育”的双轨并行,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民体育生态。数据显示,在快手消费体育内容的月活跃人群规模为5.2亿。据了解,快手自2021年起不仅成为各届奥运赛事的持权转播商,更与NBA、欧冠、美洲杯、NFL、MLB、UFC等50多个全球顶级赛事达成合作。巴黎奥运会期间,快手自制的体育IP《冠军来了》等节目观看量超过了110亿,总观看超过了3000亿。
由此,可以看出,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众获取赛事、连接热爱的“第一现场”。
参与式文化重塑体育价值
詹金斯提出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在快手找到了最佳注脚。快手通过技术工具、流量激励、赛事IP运营,帮助用户完成从“观看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体育不再是职业运动员的专利,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
也就是说,网民不仅可以通过小屏观看顶级赛事,更可以通过平台功能,以及创新玩法实现赛事互动——观看行为的“互动化”重构了体育赛事的价值链。比如,北京冬奥抽冰墩墩【包墩到户】活动中参与人次达到13.6亿;巴黎奥运期间,用户边看比赛边“云点火炬”9亿次。
这种互动属性将纯粹的赛事观看行为,转化为一场“数字广场”上的集体参与。据统计,平台全年接入各地体育赛事超7000场,直播观看人数超10亿,这种互动也从线上衍生到了线下,“快手村BA”“快手村奥会”“快手村冬奥”“快手村钓”等众多体育赛事进入田间地头,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个体叙事激活产业生态
无论是田间地头的足球少年、学校球场打球学生、健身房里的都市白领,还是公园晨练的太极高手,他们都在短视频平台留下了美好生活的印记。这些印记催生了无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五哥(黄润五)是一位在快手平台健身操教学的普通教练。他从2019年开始,记录并分享了自己的跳操视频,已经吸引了超过75万粉丝。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加入了健身操的行列,“他们选择相信我,我就会一直带他们跳下去”。
在快手上,像五哥这样的运动爱好者还有很多,平台通过构建直播电商、运动课程、知识付费、品牌合作等形式,为他们打造出多元变现矩阵,让专业热爱与商业价值实现深度共振。
在蒸汽机轰鸣声中诞生的现代体育赛事曾被报纸和广播塑造成民族认同的符号,电视时代的体育巨星则化身大众文化偶像,而今天,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在解构传统体育传播的“中心化”逻辑——
在这里,每个用户既是赛事的观看者,也是体育故事的参与者、记录者,甚至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这种“观看——参与——记录”的三重身份叠加,不仅重塑了体育文化的表达形态,更让体育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无时差、无门槛”的生活方式。(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