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其中约1.7亿是网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逐步加速。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1735家网站和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这为更多老年人“触网”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社交、学习技能、了解时事。
在广大老年人享受美好数字生活的同时,围绕老年人上网安全的各种话题常常成为舆论热点。有的事关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的事关老年人财产权益。长时间在直播间购物,熬夜等小说更新,频繁刷短视频,追短剧大额充值,为主播狂热打赏……种种现象也让不少“银发网民”被打上了“网瘾老人”的标签。
不少老年人沉迷网络,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寻求精神慰藉、探索新鲜事物都是重要动机,而移动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低成本娱乐、即时互动,以及越来越精准的推送,也让老年人遨游在网络海洋中乐此不疲。有人把老年人沉迷网络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相提并论,但两者情况完全不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对于防沉迷都有明确规定,而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却难以找到防沉迷的相关条文。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育、“三观”塑造的阶段,学习任务也重,而且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老年人虽面临身体机能和精力的减退,却是成年人,而且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可以通过强制和引导相结合来高效纠正。而对于老年人沉迷网络,自然无法使用强制手段。虽然无需对此过度焦虑,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从以往发生的众多相关侵权案例来看,呵护老年人上网安全,重点还是要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
假“靳东”也好,网红“秀才”也罢,还有用各种套路“挖坑”的店铺,网上的那些不良商家、主播,乃至诈骗分子想方设法把老年人吸引过来,无非是为了“利”。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乱象,维护老年人网络权益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无论是加快相关立法、加强全过程监管,推动行业自律,还是推广宣传教育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要在防“忽悠”上多做文章,让互联网更安全,才能更“适老”。(作者: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