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强国·百人谈】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想做好甲骨文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甲骨文的保护与研究,何毓灵代表认为,现今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长期风化和老化、保存条件不一、信息遗失;相关文物分散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科研机构、高校等,这些情况给甲骨文的缀合和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团队在研究中找到了关键,即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建议中提出推进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建设,让全球甲骨数字化“回归”殷墟。
“传统技术用拓片、摹本、照相将甲骨文进行汇集,以便研究。如果采用现在的数字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方式(收集),我认为会更高效便捷。”何毓灵代表介绍,当前,已有部分学者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甲骨文的识读和缀合工作中,这方面有很好的前景,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困难。
关于甲骨文数字化工作的进展,何毓灵代表介绍,在各方研究与支持下,团队从去年开始尝试做标准化,前期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已经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还会取得新成果。”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采访:雷渺鑫、刘昊 制作:雷渺鑫、王一涵 设计:刘昊
光明网要闻采访部出品
“网络强国·百人谈”更多内容
欢迎扫码关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