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6日至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本次峰会吸引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嘉宾现场参会,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场圆满、精彩、成功的互联网盛会。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乌镇峰会成功举办,得益于各主承办方的精心筹备、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媒体的精彩报道。媒体是如何报道乌镇峰会的?一起来看看。
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
今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指出,十年来,中国以扎实的行动,凝聚起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推动国际社会以更加协同、包容的姿态,携手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构建起一个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共同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报道称,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中国在全球互联网舞台上的作用越发明显。

“这一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呈现与重要实践,充分彰显了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这一时间节点,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盛大召开,备受各界瞩目。
《参考消息》刊发文章称,历经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十年求索,乌镇峰会正以其独特的包容与智慧,将最前沿的科技议题淬炼为可供世界共享的“中国方案”。
峰会期间,举办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理论研讨会,来自国际组织、全球政府机构、互联网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嘉宾及知名专家学者等100余位高级别代表参会。
《光明日报》报道,与会嘉宾表示,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大势,国际社会应积极践行这一重要理念,共同拥抱发展机遇,携手应对风险挑战,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新局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与会嘉宾认为,10年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共识持续深化,日益转化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生动实践,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峰会各方面,使得整个峰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浙江日报》从11月6日到11月10日,推出多期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特别报道,指出本次峰会品牌持续提升、全面展现人工智能引领创新图景、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持续贡献数智力量,向世界呈现一场圆满、精彩、成功的互联网盛会。
挖掘峰会品牌活动
今年乌镇峰会,增设距乌镇一站之遥的濮院时尚古镇作为会议活动的新场地,充分满足会员在乌镇峰会期间举办咖荟的需求。央视新闻频道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报道,指出会展场地的延伸,让居民和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未来生活”。
11月6日至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举行。新华社报道,博览会以“人工智能+”为展示重点,设置了两大场馆7个主题展区,汇聚了全球600多家企业带来的1000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

观众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观摩人形机器人跳舞
11月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12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还举行了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人民日报》报道,在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现场,全球各方嘉宾齐聚,共探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新路径。谈及领先科技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先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邬贺铨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今年领先科技奖特点明显,既展现了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又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科技创新。
在11月7日上午举行的峰会开幕式上,嘉宾在现场或通过视频发言。
“作为互联网龙头企业,京东和阿里巴巴成为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的企业界代表。”凤凰卫视报道,时隔八年,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回归乌镇峰会,展望未来物流;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技术普惠是AI时代的机遇。
《联合早报》报道了京东参加乌镇峰会的相关情况,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京东正全力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南华早报》则报道了阿里巴巴的最新动态,指出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增长,阿里巴巴加大力度推进超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图为乌镇风光
《人民日报》报道,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互联网精英齐聚乌镇,共商全球网络空间协作共赢之策。世界互联网大会凝聚共识、搭建平台的作用不断增强,向全球贡献着推动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智慧和方案。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来自全球的5位领军人物和14家先锋企业获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聚焦获奖企业,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确定技术转型的领导者》为题,指出杰出贡献奖的颁发旨在表彰这些企业对技术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峰会围绕发展与合作、技术与产业、人文与社会、治理与安全、人工智能等五大领域,举办24场分论坛。
科技浪潮奔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迎来新的契机。新华社报道,今年,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论坛首次增设。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者,跨越山海齐聚千年古镇,共同寻找古老文明在数字赋能下新的“打开方式”。
“这是乌镇峰会创办12年来首次设立以‘数智健康’为主题的分论坛。”凤凰卫视则聚焦数智健康论坛,指出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界约150位嘉宾参会,重点聚焦AI技术如何赋能健康普惠。
“世界互联网大会为青年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 (INP) 则关注到了青年与数字未来论坛,并对来自巴基斯坦的全球青年领军者哈菲兹·乌尔·拉赫曼进行了采访。报道认为,通过青年主导的创新,中国和巴基斯坦可以推动技术落地,助力全球发展。
2025年全球互联网人才卓越计划研修班在峰会期间举行,汇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40余名官员和专业人士。国际在线报道,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更通过中国这一面“镜子”,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数字发展路径。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全新增设开源项目赛道,共征集到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一千多个参赛项目。《浙江日报》报道,透过这些获奖项目和赛道设置,不仅看到了前沿科技的蓬勃活力,更见证了以开放姿态浇灌创新之花,很多“不可能”在这里变成“无限可能”。
关注“六小龙乌镇对话”
在11月7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上,“六小龙乌镇对话”如期而至。作为今年峰会备受期待的环节之一,这场对话邀请到了来自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6家企业负责人和代表,这也是他们自火爆出圈以来的首次同台。

图为在浙江乌镇举行的“六小龙乌镇对话”
“‘杭州六小龙’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实现了首次同框。”《中国青年报》称,他们展开深度对话,是本届峰会最受关注的一个环节。
央视新闻频道用“新闻特写”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对话,称“杭州六小龙”从“不完美”的起点,到共同推动AI的未来。
“今年的乌镇峰会,‘杭州六小龙’的集体亮相最受关注,各家负责人一出现,就被媒体团团围住。”凤凰卫视报道,主论坛上,六位科技新锐畅谈AI、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未来发展。
路透社、《南华早报》等媒体也对“六小龙乌镇对话”进行了相关报道。
“在乌镇峰会的这场精彩对话里,人们不仅感受到这些互联网创业者们坚定的选择、艰辛的探索,更感受到了时代的机遇、技术的温暖。”光明网评价,他们展现了中国数智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传达了以科技服务人、以创新惠及人的价值追求。
在AI迅猛发展的同时,这些科创企业也清醒地意识到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关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六小龙”普遍对AI未来抱有信心。《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多位与会者表示,AI发展进程势不可挡,推动可信AI需要技术与监管协同发力,在创新的同时保证安全。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需要以开放心态“拥抱现在、拥抱AI”。
解读成果报告
峰会期间,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5》《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5》等成果文件。同时,大会国际组织依托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智库合作计划,发布《为人类共同福祉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促进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三份成果报告。

观众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参观
新华社以《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人工智能向全域赋能发展》为题,对蓝皮书的发布进行了报道,指出人工智能在中国将呈现应用场景快速扩张、用户渗透持续加深、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实现从点状应用到全域赋能的转变,并成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6G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央视新闻客户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进行了解读,指出自2017年起,蓝皮书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受到全球广泛关注。
通过对蓝皮书的解读,巴基斯坦The Daily CPEC网站报道,中国在AI和6G创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报道还称,中国在专利和技术突破方面取得的成绩,使中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和下一代科技生态系统的重要推动者。
“报告呼吁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人民网对《为人类共同福祉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报告进行解读。报道指出,面对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国际社会需凝聚共同的风险认知,建立一致的行动框架,并通过机制的设计与完善,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可控、包容的轨道上发展。
光明网报道,这些报告成果的发布,为促进全球互联网发展、弥合数字鸿沟贡献智慧力量,助力全球共享数字化时代红利。(编辑: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