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银发经济发展正逐步从家庭温情议题升维为社会发展课题。从智慧康养设备的迭代创新,到适老化服务的场景;从银发文旅的体验重构,到老年教育的终身成长,这场由人口结构变迁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新业态。近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与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邯郸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邯郸市银发经济发展大会暨康养产业合作交流会议”顺利收官。

本次大会以“银发新蓝海 智享新时代”为主题,围绕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银发经济政企协同机制、智慧养老系统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甄炳亮表示,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发展态势蓬勃。
“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银发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老年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终端和应用软件,优化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原主任于建伟指出说道。
邯郸市作为冀、晋、鲁、豫四省交会处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谈到在发展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方面,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俊章表示,通过“事业与产业协同”的思路,构建覆盖城乡的全域养老服务体系,现已惠及老年人取得成效,值得深入思考。
活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原会长王建军以《将积极老龄观融入银发经济发展全过程》为题主旨演讲并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特色、把握时代特征,结合自身特点,让低龄健康老年人“老有所为”,让高龄失能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学术部主任郑志刚针对《“十五五”时期国家养老服务发展总体形势及发展重点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指出,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从中度向重度演化的关键阶段,为破解“供给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在构建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和社会参与四个方向持续发力。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原副司长、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朱耀垠提出了建立供需对接专业人员队伍、扩大介护预防性消费等建议。

本次会议发布了“十四五”时期邯郸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成果,重点推介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邯郸国际智慧康养城项目。由邯郸市民政局联合长治市、开封市、濮阳市、安阳市、邢台市、沧州市三省七地民政部门,发起跨区域养老产业合作倡议;大名县民政局与中康养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邯郸市盛润康养置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绘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架起区域协同发展快车道。
活动举办以来,开设分论坛集纳了社区居家与机构养老运营、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改革等主题,分享实践经验与创新路径。在“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AI陪伴、太极养生、中医养老等议题,勾勒智慧康养生态未来图景。不仅如此,20家企业参展,涉及智能穿戴、助浴、助行、适老化辅具等领域,通过产业合作平台并达成相关意向。

此次大会圆满举办,为邯郸银发经济发展锚定新方向、注入新动能。邯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区域养老协同机制,深化资源共享、拓展业态创新,推动国际智慧康养城项目落地见效,构建 “医、教、研、康、养、居” 六位一体康养格局逐步成型,切实增进老年群体福祉,让“幸福圈”看得见、摸得着。以实践样本成果,为全国银发经济发展贡献区域智慧。(记者王一涵 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