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以“共谱数字蓝图 共促普惠繁荣”为主题,旨在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2025世界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刘东在论坛上阐述了互联网的未来演进趋势。他认为,从下一代互联网到“智能体互联网”将是一场“进化”,AI智能体将成为网络的原生公民,未来的互联网将成为智能文明的基座,开启数字文明的新阶段。
在刘东看来,互联网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连接的演进史”。从以信息为核心的PC互联网,到以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深刻的数字革命。而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迎来第三次跃迁——以智能体(AI Agent)为核心的“智能体互联网”。
他描述道,在“智能体互联网”中,AI不再只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将成为能够独立感知、决策和协作的数字实体。网络连接的对象从“人和设备”扩展为“智能体”,连接规模从“百亿”跃升至“千亿甚至万亿”,人机共生、智能协作将成为社会新常态。
“PC互联网让我们能找到信息,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能随时在线,而‘智能体互联网’将让AI智能体成为网络的原生成员,推动互联网从‘信息互联’迈向‘智能体互联’,实现人、机、智三元融合的数字文明形态。”刘东说。
在“智能体互联网”体系中,AI智能体如何工作?刘东表示,这些AI智能体之间能够基于任务目标实现自主交互与协作,需要支持端到端、跨域、跨模态的信息流通。这不仅意味着东西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也标志着互联网将从“传输系统”演化为“认知系统”,从支撑人类活动的平台,迈向支持智能体自治与合作的生态系统。
“智能体互联网将使网络成为智能行为的发生场,而非单纯的信息管道。”刘东强调,这种深层次的结构变革将推动数字社会进入一个“以智能协作为特征的新阶段”。
刘东认为,要支撑如此庞大、动态的智能体网络,必须依托统一、可信、可验证的技术架构。IPv6正是“智能体互联网”的现实路径与核心底座。“IPv6不仅是连接协议,更是一条安全、可信、可治理的数字生命线。”刘东强调。基于IPv6的网络体系可提供端到端加密通信、智能组网、动态调度等能力,形成从“身份—连接—数据”全链条的安全保障体系。“过去二十年我们一直说IPv6是物联网的技术储备,如今它将再一次拓展互联网的边界,从连接有限设备迈向连接无限智能体。”他说。
刘东还提到,中国在网络基础、数据资源、政策体系、产业生态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他呼吁,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开放、普惠的“智能体互联网”,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实践。需要产业界携手,深入开展“智能体互联网”的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标准协同,共同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全球数字生态体系,让“智能体互联网”成为全球数字文明的新桥梁,让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类社会。(记者 雷渺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