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据治理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上,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2025世界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刘东系统阐述了以IPv6为核心的全球数据可信流通技术路径,提出以“技术互通、规则互认、信任互建”为支撑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
当前,数据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生产要素和数字经济的关键驱动力。“能否让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安全、可信地流通,将直接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刘东认为,当前全球数据治理体系仍面临四大结构性难题: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平衡,导致“不愿共享”;二是技术体系标准不统一,导致“不会共享”;三是法律制度差异显著,导致“不敢共享”;四是安全与主权要求约束,导致“不能共享”。
针对上述问题真正的瓶颈,刘东表示,并不在制度,而在于缺乏底层技术的支撑。未来全球数据的自由流动,需要一个可验证、可追溯、可治理的技术底座,实现从“可传输”到“可信传输”的跃升。这不仅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重构。
刘东表示,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已成为推动全球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底座。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网络流量已通过IPv6传输,中国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方面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IPv6具备地址空间巨大、端到端加密、流量可调度、路径可设定等天然优势,能够实现数据标识、身份认证、分级分类、数据溯源与访问控制等功能,为跨境数据流动提供了从网络层到数据层的精准治理能力。而当IPv6与数据空间的理念结合,将形成从网络到数据的全链路信任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使跨境数据“能流、能管、可信”。
“我们要让数据从‘可流动’迈向‘可信流动’,让治理模式从‘人工管控’迈向‘技术内嵌的安全合规’。”刘东提出,新的技术体系能够使跨境数据治理进入“规则即代码”的新时代,让合规管理实现“实时验证、动态管控”,让合规从阻力转变为创新与信任的保障。
“IPv6不仅是互联网的新引擎,更是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的新基座,也是未来智能体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刘东呼吁业界携手推进“技术互通、规则互认、信任互建”,通过共建基础设施、共享标准规范和强化国际协同,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全球数据流通生态体系,让数据在可信环境中自由流动,让中国方案成为推动全球数字文明的重要力量。(记者 雷渺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