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内容建设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剧本作为内容创作的源头与核心,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与艺术生命力。当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短期热度易得,但真正能够承载时代精神的作品,仍依赖于扎实的剧本支撑。
现实主义创作如何透过社会表象的真实,去揭示文化成因的真实和人物新颖的真实?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好剧本是如何炼成的”沙龙上,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认为,要用诗人的眼光去寻找人物心灵的真实,用田野调查的态度去认识社会生活背后文化成因的真实。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拉斯洛从李白的诗作中感受到李白内心深处对杨玉环绝世独立的惊叹;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深入不同族群的田野调查,深度参与他们特定的文化活动……
刘和平以这两人的例子向我们说明,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时,参考多种流派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独到见解,能够帮助当下的我们深入探究现实生活现象背后的文化成因和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心灵真实。
这样的观念反映到现实主义剧集创作上,就是站在今天的高峰,表现出探寻人物心灵真实和人物命运背后深层文化成因的时代特点,从而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许。
“剧本创作永远都应该把人放在第一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马骏看来,具体来说,要看这个剧有没有独特的人物设定、鲜明的人物性格、跌宕的人物命运、激变的人物关系、共情的人物价值。人类需要通过戏剧对人类行动的模仿来获得关于个人行为的参考坐标和价值判断,人是通过看别人来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看连续剧的整个过程也是认同和模仿的过程。而“戏剧情境就是人性的实验室”,只有具体情境中的人,没有绝对性格和单向度的人,人的深度与厚度,决定了剧的深度与厚度。长剧就是要让观众一直沉浸在戏剧情境之中。
“人”这一因素之于剧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正剧中,更体现在其他各种类型的影视剧之中。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的眼中,长剧最为重要的是人物。一部长剧能让观众看完之后沉淀下来,记住这个人物,与这个人物命运去共振,才能称得上精品。在此基础上,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共鸣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所有人都不能片面化地去刻画人物,而是要真正站在要刻画人物的视角下,思考他在那一刻他的内心是什么,这样观众看完才会有真正的情绪的共鸣。”戴莹说。当然,一部好的剧集不能只是一个人物好,要做到所有群像人物都好,这是支撑起一部好戏剧的重要因素。
《警察荣誉》和《生万物》是戴莹亲身经历过的两个项目。戴莹做《警察荣誉》的初衷是因为她发现尽管做了很多案件猎奇性很强的内容,但是很少有从警察的人物视角去讲烟火气故事的内容。而《生万物》一剧也反映了独特的群像叙事、刻画了独特的人物命运。两部剧上映后均超乎市场及创作团队预期。戴莹以这两个案例生动证明,一部好剧本中,优秀的人物刻画必不可少。
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好剧本,好剧集就无从谈起。而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物对于剧本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刻画好人物,也成了需要编剧们钻研的重要课题。
剧中人代替“观众模仿”,这样观众不必亲历亲为,便可获得与生活相应、模拟真实的行为认知,获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正与邪、强与弱、智与愚等价值判断和道德教化,从而节省每个人去经历和试错的成本。这是连续剧,特别是长剧集之于人类的根本需求。再次借用马骏的话,一部好的剧本,永远都应该把人物放在第一位。(光明网记者 张晨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