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9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截至2024年7月31日,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发布化工园区认定名单,共认定化工园区745家。总体来看,今年化工园区认定具有以下特点:
山东省保持认定数量第一。从已发布化工园区认定名单的区域分布看,山东以84家位居首位,浙江、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紧随其后,均在40家以上;内蒙古、河北、新疆等18余个省(区)认定数量介于10-40家,形成中部稳定支撑带;贵州、重庆、上海、天津、青海、海南等地化工园区数量少于10家。
认定有增有减,化工园区规范化发展成果初显。河南以新增9家园区领跑全国,新疆、四川、山西三省(区)各增8家紧随其后。广东、上海、辽宁等地立足区域禀赋科学有序布局,山东暂停1家化工园区资格。这种“增量优化”与“存量重整”并行的动态调整格局,深刻反映了各地精准落实国家化工产业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园区建设质量与安全环保标准的坚定决心。
东部地区占比提升,鲁蒙鄂辽居各区域首位。从百强园区区域分布来看,与2024年相比,东部地区在百强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共占据55家,其中上榜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共16家。西部地区上榜数量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共4家;中部地区上榜数量最多的是湖北省,共5家;东北地区上榜数量最多的是辽宁省,共6家。
石油化工园区占据主导,精细化工园区紧随其后。从百强园区产业分布来看,石油化工园区占据主导,共50家;其次为精细化工园区,共40家;煤化工园区最少,共10家。东部地区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各占比约50%,高端化发展程度较高;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资源型为主,高端化发展压力较大。
化工园区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一是战略统筹,引领科学布局。化工园区需以系统性战略重构发展框架,建立“资源-市场-技术”三维分析机制,深度解构区域能源结构、原料供应链、市场辐射力及人才储备等核心要素,科学编制差异化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定位精准性,立足区位禀赋与环境承载力,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不可替代的“一园一特色”格局。
二是全链生态,培育产业地标。推动园区构建“龙头引领-集群共生-品牌增值”的链式生态体系。实施靶向企业培育计划,以核心产品为锚点,通过“政策扶持+资本注入+数据赋能”多维联动,孵化具有技术壁垒的“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强化品牌价值输出,建立“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区域IP”三位一体塑造机制。
三是全周期创新,贯通转化壁垒。构建“基础研发-中试熟化-产业放大”全链条协同体系。建设中试基地集群,通过模块化装置与标准化流程破解工程化瓶颈,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形成“实验室成果-中试验证-规模化应用”的可持续转化路径,实现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与产业能级跃升。(张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