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工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阵地,物联感知、AI大模型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突破正在加速工业“智变”。制造业作为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是做强做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
9月23日至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举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主题展,推介展示了浪潮海岳商业AI、海岳大模型、海岳inSuite by DELMIAWorks、华鼎一体机等产品的核心功能与落地场景,获得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可。
“数智化转型成为制造业迈向‘智造’未来的必然选择。软件作为数字技术的关键载体,助力企业打造‘硅基大脑’,为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在工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未来(士)界大会上,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郑伟波这样说。
其中,离散制造业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正面临着业务场景复杂、链条长、数据孤岛等痛点。其核心特点在于产品由多个独立零件组装而成,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复杂的加工、组装和测试环节,涉及大量物料、设备、工艺和协作……
“亟需借助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打造端到端工业软件一体化平台是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浪潮捷云(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长友说。
工博会期间,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达索系统公司,发布浪潮海岳inSuite by DELMIAWorks,旨在为离散制造企业提供兼具全球先进性与本土适配性、覆盖端到端价值链、实现业务与制造深度协同的数字化转型利器。
传统ERP往往是“事后记账式”管理,系统之间孤立,数据靠人工采集、滞后严重。与传统方式相比,浪潮海岳inSuite by DELMIAWorks通过设计制造协同、智能排产能力、质量合规追溯、实时成本核算、产业链协同、制造运营提效六大维度破局传统ERP痛点,从“企业内部业财管理工具”升级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全链路价值链中枢”;同时,突破传统ERP局限,赋能管理者、财务、IT、生产等企业全角色高效协同新引擎。
“这正是为了打造一款端到端、一体化、BOM层贯通的工业软件解决方案。”付长友认为,这对中国离散制造业的“智造”跃迁具有关键战略意义——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通过全域数字化支撑企业应对多品种、小批量、高合规的制造需求,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以某非标装备制造业为例,基于该产品可以构建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从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全链条的协同与精益管理,制造周期缩短25%、制品积压降低20%、按期交货率提升超15%、产品品质管控超30%。
值得一提的是,inSuite by DELMIAWorks采用了“国际顶尖技术+本土敏捷服务”模式,既满足高端制造业需求,又确保了国际顶尖技术适配本土企业。
“这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国际顶尖技术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于中国制造业的‘土壤’。我们的适配策略是深度结合、灵活赋能。”在付长友看来,服务中小企业时,最大的挑战在于资源有限、转型成本敏感。通过该平台降低总拥有成本,减少系统集成与维护投入,并通过模块化、可配置的方案,支持企业分步实施、渐进升级,真正实现“轻量上线、快速见效”。
智能制造不是新技术的堆砌,而是技术与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交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inSuite by DELMIAWorks也在不断将新兴技术与自身功能相结合。
“IoT与大数据是基础、AI是赋能核心。”付长友认为,这些AI能力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低代码工具链与企业专属知识库结合,支持开箱即用与深度定制,真正让AI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