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在智能汽车时代,整车体验正从“硬件性能”转向“场景满足”。光线调节作为其中极具感知价值的维度,正在成为用户体验的新战场。
近年来,随着智能座舱从“屏幕堆叠”走向“感知体验”的比拼,材料科技成为破局关键。电致变色技术凭借低功耗、高透过率范围、高度集成等天然优势,正逐步成为智能车窗系统的主流方案之一。
前段时间,奥迪E5在华发布,成为该品牌电动化战略在中国的关键车型,其智能调光天幕采用了光羿科技的电致变色技术,几天后,蔚来全新ES8上市,其后排智能隐私车窗亦使用这项独家技术。
两款定位高端的新能源车型,都选择了搭载最新的电致变色(EC)技术。我们也能看出——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新材料企业正在实质性进入全球豪华汽车供应链体系。我们发现,与以往停留在供应链边缘环节不同,这一次的突破发生在结构复杂、安全要求极高的天幕与车窗领域。
在过往的应用路径中,电致变色(EC)材料多用于智能天幕,而真正将其商业化落地至侧窗、并实现在整车体系中的稳定适配与批量供货,则是对材料性能、制造工艺、车规认证、供应链协同等多维挑战的全面闭环。
“此次进入奥迪体系,相关产品经历了近两年的多轮测试与认证,最终通过了德国奥迪总部与上汽的严格评估。”光羿科技汽车事业部副总裁何嘉智介绍,这次进入奥迪供应链的意义,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被采用,更在于它反映出该新材料可以在满足全球一流主机厂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提供稳定、可靠且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从天幕延伸到车窗的应用,标志着这项技术已经突破更多形态和结构的技术限制。何嘉智表示,车窗场景对透过率范围、响应时间、可靠性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尤其是视线穿透区对清晰度要求极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解决变色一致性、模组可靠性和长寿命稳定性问题,这为技术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层面,电致变色玻璃正经历从“选配亮点”向“用户刚需”的认知跃迁。当前,越来越多终端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将天幕是否可防晒隔热、车窗是否能保护隐私作为关键指标,这类“看得见的体验”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配置升级的热议点。
“这不仅是一次材料创新的落地,更是用户需求驱动产业演化的体现。用户对于隐私性、隔热性、视觉舒适度的需求,正在重新定义智能座舱的标准。”何嘉智说。
不过,要真正从高端走向主流,电致变色技术仍需穿越数道现实门槛,尤其是成本控制与用户认知两大挑战。光羿科技突破性地将材料系统升级为柔性PET薄膜,系业内首创,配合自主卷对卷工艺和一体化模组设计,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量产效率。
除了汽车场景,光羿科技也在探索建筑、可穿戴、消费电子等跨行业应用。电致变色材料在海外已进入智能眼镜、AR显示等测试阶段。
“过去,电致变色(EC)技术只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现在则是能不能稳定供货、能不能批量落地。”何嘉智坦言,材料创新想真正进入社会系统,必须拥抱工程化和商业逻辑。
从电动车顶到车窗,从高端车企到大众市场,电致变色技术的应用边界仍在延展。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智能材料团队,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新工业母机”的轨道上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文/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