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细坑瑶寨的石桥上,五岁的阿宝踮脚望着山路尽头,小脸却亮得像山里的朝阳。他逢人就咧着嘴笑:“我家破屋要变新房啦!爷爷快回来盖大房子哩!”
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细坑村,这个距离城镇124公里的瑶族村寨里,家家户户的悲欢离合都与边境线上的群山缠绕在一起。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破旧歪斜的老屋等待翻新。如同这里的生活,渴望着改变。
云端出山,信号塔下的致富路
2019年4月,细坑村迎来历史性时刻——最后一个中国移动4G基站正式开通,标志着防城港边境地区实现4G全覆盖。当第一格信号出现在村民手机屏幕上时,村支书激动地说:“我们的肉桂、八角要飞出大山了!”
早些年,峒中镇边境村交通极其不便,网络也未完全覆盖,村民不得不花费三个小时将农产品运到集市售卖,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销路也受到限制。
如何拓宽销路?网络销售成为他们新的希望,但当地的网络信号较差,原有的网络仅能勉强通话,浏览网页或使用APP时常常卡顿,很难支撑线上交易。
如今,中国移动网络全覆盖后,村民在家就能查八角、玉桂的市场行情,也开始通过电商平台、社交软件销售八角、玉桂等特产,销量迅速提升。外地客商通过微信直接下单,批量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既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边民们的收入也明显增长。
在这里,实现了从肩挑背扛到云端交易的转变。
家住峒中镇细坑村的村民邓文仙说:“以前这路也不通,家里肉桂得翻过这座山,自己背去镇上卖,销路窄,一年大概只挣4000元。现在打个电话就有老板上门收。老板们也通过网上销售,销路广了,收的价格也高了,现在一年收入大概20000元。”
2017年,防城港100.89公里的边境线,基站数量大概只有72个。为把网络铺进边境深山,解决当地网络不畅的问题,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依靠电信普遍服务边境项目,多次派遣技术人员实地勘测信号,在边境村推进4G/5G基站建设。
“我们在峒中启动电普项目时,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防城港分公司工程建设部/乡村振兴办公室李品谊回忆道,当时往返市区需要8小时车程,建设环境极其恶劣,以细坑村为例,住户分散,高山密林里,信号传输要翻越数座大山,最远需铺设5-6公里线路。记得勘察时,山蚂蟥突然跳到脖子上,起初还以为是树叶,直到刺痛感袭来才发现。更艰难的是雨季施工,所有建材全靠人挑翻越山梁。
经过这些年来的普服建设,现在有292个4/5G基站,实现了行政村100%覆盖,自然村99%覆盖,中国移动编织的通信网络已成千里边关的“隐形长城”。
在这里,网络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也给村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邓阿姨年过六旬,平时喜欢刷抖音、看剧。她笑着指了指墙上的移动看家摄像头:“儿媳给装的,说这样她在外都随时都能瞧见我,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对话。”
“我们这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多,很多家庭都装上移动看家摄像头,在外务工也随时可以看家里,就放心多了。”邓阿姨的儿媳甘雪梅补充说道:“我从海南嫁过来十多年了,算是见证了村里的网络变化,2010年我和老公在网上认识时,村里信号差得让人哭笑不得。明明QQ上聊得好好的,他突然就不回消息了,忽冷忽热让我摸不准态度,后来才知道是这边网络没覆盖到——他得跑到山头才能收到信息,打电话也要专门去信号好的地方。2017年左右,村里网络就很好了,家里头就能打电话,现在就更方便了,想娘家人就打视频电话。”
“我们村7个村民小组沿边境线分散居住,过去通信条件特别困难,全村就村委会一部电话,手机没信号。村民有事要跑村委会,我们通知工作也很费劲。”细坑村村支书邓有佃指着村委会的移动大喇叭说,“现在我们发通知直接通过大喇叭就能传到每家每户。
酒香越界:非遗传承的数字化新生
在峒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户一小酿,五户一大酿。对于这个坐落于群山深处的小镇来说,峒中米酒是世代村民的共同记忆,也被列为防城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米酒之乡”的美誉日渐远播,当地人也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困境。网络的不断升级和优化,给峒中米酒带来新的机遇。
沿着北仑河溯源而上,走进被酒香唤醒的村庄——其龙村。80后夫妻阮勇智、阮秋华正打开酒厂后门,山涧清泉潺潺流过指尖。
“峒中米酒的魂就在这水里,上游无人居住,水质清冽甘甜。”这对夫妻2014年注册“峒中米酒”商标,2018年将酒厂建在十万大山深处,只为守护祖传酿酒技艺的灵魂。
2020年起,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防城港分公司在酒厂周边部署5G网络,并基于直播需求铺设千兆宽带,为峒酒的线上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网络销售,我们的美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公司负责人阮秋华介绍。她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推广峒中米酒,搭建线上销售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峒中米酒”的故事。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这缕酒香正飘向万里之外。
2021至2025年间,防城港市峒中酒业有限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峒酒系列产品新增广西境内代理商30家,销售网点突破6000家,销售额达1500万元。通信网络的升级让消费者可以“一键下单”,突破地理限制,将峒中米酒送到全国各地。
网络赋予的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产业重构的视野。阮秋华将以米酒为轴心,绘制“酒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蓝图:游客循着直播间的酒香导航而来,在百年酒窖体验古法酿造,于研学基地辨识肉桂、八角等酿酒原料;酒坊延伸出的体验工坊里,瑶族绣娘将草药香囊缝入文创布包,壮族阿婆教孩子用紫米调制胭脂酒。这条融汇文旅、教育、农产品的产业链,为留守妇女、返乡青年、老手艺人们开辟出品酒师、研学导师、云端客服等新岗位,带动全村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信号塔立在哪里,致富路就通到哪里。”当实时更新的订单数据在屏幕流淌,当越南游客通过跨境直播预约酒庄研学,这座曾困于深巷的“米酒之乡”终于破茧成蝶——一根网线串联起散落的珍珠,让百年酒香在数字时代酿出乡村振兴的醇美新篇。
十年普服,防城港边境村民经历了从2G到4G再到5G网络的升级变化,5G网络覆盖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100%覆盖,千兆光网覆盖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100%通达。网络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边陲小镇与广阔世界紧密相连,绘就了一幅“数字赋能边民富,信息畅通乡村兴”的动人画卷。(李政葳 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