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8月18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包含“2025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研究成果。
“2025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从经济活力、创新活力、消费活力、服务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一维度由相应的二级指标构成,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
2025活力街道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赛迪四川,2025.08
研究机构认为,街道作为我国城市发展与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单元,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枢纽,也是感知经济脉动、贴近市场主体的“前沿哨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街道在激发微观活力、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呈现出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梯度分化催生多层次功能图谱,二是需求裂变推动服务生态升级,三是战略聚合驱动空间融合演进,四是“数智”融合重构基层治理逻辑。
研究机构提出四大发展建议:一是构建差异化发展体系。针对区域能级分化与功能重构趋势,市(州、盟)、县(市、区、旗)两级政府应探索构建街道分类发展框架,明确城镇服务型、产业功能型、城乡融合型等街道的发展路径,同步建立动态监测与资源再配置机制,强化政策供给精准适配,推动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深度耦合。二是构建全域响应服务生态。针对多元化需求升级与供给结构性错配趋势,各地可结合实际特点,建立“需求精准感知—服务弹性供给—效能刚性约束”机制,通过摸清底数,明确并动态更新需求信息,以“菜单式”服务满足复合型需求,辅以服务覆盖率、响应率等监测指标,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匹配、动态优化的全域服务体系。三是实施空间价值再生策略。结合街道城市空间现状,积极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立体复合开发,创新存量用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积极性,推动街道向“产城人文景”多元价值聚合体转型。四是打造数字治理赋能底座。直面治理“碎片化”等现实困境,推动有条件的街道探索建设街道级数字孪生平台,归集人口、企业、公共基础设施全域实时数据,开发自然风险、产业外迁等风险预警模型,实现技术和人力在治理工作中的“二八原则”,真正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效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