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团队合作
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
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
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
世界纪录
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性原子体系
可以简单理解成
由一群中性的
原子组成的系统
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
重要研究方向
简单理解
原子排得越整齐
量子比特就越 “听话”、越 “耐用”
无缺陷的大规模原子阵列
是实现高精度操控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量子计算机就能
算得更准、规模更大、更实用
为攻克该体系传统难题
研究团队研发AI技术
成功实现
高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
总耗时仅为60毫秒
目前,该系统
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
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
探测保真度达99.92%
已追平国际最高水平
为构建基于中性原子阵列的
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
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放眼全球,近年来
量子计算领域成果丰富
据《自然·通讯》杂志报道
美国南加州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
提出一种实现
通用拓扑量子计算的新方法
为构建更加稳健、抗干扰的
量子计算机
提供了“关键拼图”
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
则将超导量子比特的
最长相干时间延长至1毫秒
创造了量子科学领域新纪录
为实现无噪声容错型量子计算
迈出关键一步
……
图源:美国南加州大学
从市场规模看
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
产业规模突破50亿美元
不久前
微软与Atom Computing合作
宣布了全球首个
Level 2量子计算机的实际部署
微软CEO纳德拉表示
量子计算将成为
云技术的下一个
大型加速器
日本经济产业省也打算
投入约500亿日元支持相关企业
研发超导量子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
以及开发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
有证券机构认为
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优化
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
量子计算有望迎来
规模化应用的黄金期
IBM Q System One内部构造
图源:光明网
撰文:孔繁鑫、郭洺汐 编辑:雷渺鑫 排版:李飞、张一驰 统筹:李政葳
参考: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财联社、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