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导演张路遥、武康团队在“生态影像,世界共鸣”主题纪录片分享会上,对于《来去海陆间》暨《雷生万物》国际版的创作历程深入分享。该纪录片以夏、秋、冬的时间叙事,讲述北鸟南迁、海豚家族和南鸟北迁的故事,展现我国雷州半岛作为东亚野生动物迁徙要道的神奇景观,传递湛江生物多样性之美,呈现当地政府与百姓对家乡环境的守护。
在国际版中,中华白海豚家族、栗喉蜂虎鸟族群以及 53 号勺嘴鹬成为领衔主角。“我认为,拍摄人文纪录片和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两者有同一个底层逻辑,都需要在事实严谨性和艺术创作上找到平衡点。之前我拍摄人文类型多一些,在这片海域里面其实有很多个‘动物家庭’,拍摄团队跟随着一个个家庭观察动物行为,以‘讲故事’获得一个独特视角。采用拟人化手法让人类了解如何去关心动物们,它们到底在做什么,也为作品注入情感与共鸣,要有共情、有感动,还要真实展现每一类动物间的情感流淌。”这是张路遥策划脚本框架的真实想法。
“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动物身上有意思的几个行为,先圈出来、画出来,然后识别这几个行为背后的意图,一个故事就做一份笔记,再筛选总结一连串的故事,全放在一年的周期里。”据张路遥介绍,因为湛江的鸟类迁徙上有北鸟南迁,有南鸟北迁,还有当地的援助措施,这跟人类的社会行为很像。
选自该片中的中华白海豚家族
“遇到拍摄难题是必然的!”湛江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长居繁衍,也是其世界第二大种群活动海域。“当时拍摄海豚家族测试了有五六次,摄影脚架放在船上,一个浪过来整个设备全掉进去了,然而出海拍摄往返十多次,每次开机都巧遇多条海豚成群亮相,推波助澜团队创作带着幸运和使命感。”武康依然感慨道。
此外,他还谈到自然纪录片需用“摄影之眼”发现自然之美,能够看到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的场景。团队秉持“不打扰”的拍摄伦理,用多种拍摄方式记录动物生活,不论海面上追逐拍摄、高空无人机航拍,还是当地渔民助力水下角度运镜,还有观察等候鸟群拍摄全程,团队与动物之间始终远远观望建立“边界感”。
选自该片中的栗喉蜂虎鸟族群
五洲传播中心王婉月介绍,《雷声万物》国际版强化了人与动物相互守护的情感链接,比如摄影师与53号勺嘴鹬连续八年互相‘奔赴’的故事,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添鲜活温度。该中心制作播出《绿色星球》《大河之洲2国际版》《百山祖》等绿色主题纪录片持续传达着美丽中国故事。
选自该片中的勺嘴鹬族群
“区别于传统纪录片平铺直叙,该片非线性叙事方式融合不同物种与环境、人类之间多层次的融合关系,利用拍摄长焦远景的镜头去观察,让观众更加理解生态知识。”在中国传媒大学佟珊看来,目前国际传播中能把生态环保故事讲得更加吸引人,是观众乐于接受和共情的方式。”,正如湛江市司法局党组书记罗东玲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圈最脆弱的群体和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
两位导演共同谈到,该纪录片不仅呈现雷州半岛生态故事,更展现东亚动物迁徙网络关键环节,借以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2024年6月该片完整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引发热烈反响,据悉今年6月制作完成的国际版《来去海陆间》将在国家地理频道面向全球播出。(记者 王一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