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语文课上,AI以可视化光影解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数学课堂中,三维建模让立体几何“触手可及”;英语学习通过游戏化设计点燃兴趣……
当前,AI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逐渐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让因材施教从梦想照进现实。
近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里举办的一场“AI教学·未来已来”大模型应用成果发布活动上,一位学生说:“以前问老师题总怕被嫌笨,现在AI系统帮我系统梳理错题。”教师代表则表示,AI学情分析让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让教师回归“育人本质”。
会上发布了“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应用成果。据了解,天立国际集团聚焦课堂变革,经过25万师生、107所学校的实践孕育推出该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组长张少刚表示,学校教育的汇聚点在课堂,无论技术如何迭代,课堂始终是教育变革的主阵地。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刘钢表示,AI教育要在效率与温度间把握好尺度,该AI学伴实现精准教学,同时将情感互动过程留给教师和学生,是“科技向善”的生动体现。
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强通过数据实证:在107所学校的实践中,“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通过“4A训练法”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一生一案”个性化训练。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石中英表示,今年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系统性变革与创新方面日益展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与之联合开展有理论指导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学习数据分析,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以高水平的研究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健康发展。”石中英说。
当天,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北京中杉学校等多家学校与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共筑资源共享、技术融合的新生态。(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