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围绕人工智能创业发表自身见解。他表示,企业家的重要职责在于创新,而当前创新的重要抓手之一便是人工智能。其中,智能体技术正推动人工智能从“会说话”向“能执行任务”跨越,这一变革不仅重塑全球产业逻辑,也将重构人类与技术的协作关系。
当前,“2025年将成为人类与智能体共生关系的转折点”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行业共识。从国际实践看,诸多智能体在系统设计中被定位为“专家”或“顾问”角色,这种拟人化特征标志着智能体正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决策者”“主动协作者”转变。
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下半场,智能体成为核心主角。“若仅将大模型视为工具,或许只能提升30%至50%的效率;但当大模型进化为智能体,像数字助理一样处理复杂工作,人类角色将转变为领导、规划和管理智能体的‘超级个体’。”他表示,这正是近期全球及中国创业热潮因人工智能再度高涨的核心原因。
“人工智能创业的显著特点是企业规模小型化。”周鸿祎解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过去需两三百人完成的任务,如今二三十人即可实现。以程序员为例,借助AI工具,其职能边界得以拓展,可同时承担产品经理、市场方案策划、销售等多重角色,这为创业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谈及智能体与大模型的本质区别,周鸿祎以生活场景类比:“大模型如同‘知识竞赛选手’,虽能对答如流,却难以拆解复杂任务。例如炒鸡蛋需经历打蛋、切葱、搅蛋、架锅烧油、开火翻炒等多步骤,若大模型无法将复杂事务分解为可执行的流程,便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智能体的出现,犹如为大模型装上“数字手脚”,使其具备复杂任务全流程执行与工具自主调用两大核心能力,推动AI真正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以360近期推出的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为例,该系统可理解用户复杂需求,实现流程自动规划、任务分解、工具调用及全流程执行。周鸿祎强调,这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的价值并非提供信息,而是直达任务目标。
“若今年人工智能未能向智能体进化,此次浪潮可能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革命,而沦为一场闹剧。所幸我们已渡过这一关键阶段。”周鸿祎说。(雷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