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当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起舞、马拉松赛道疾驰、工厂流水线精准作业,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然而,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歌猛进背后,仍面临着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业链配套尚未完善、应用场景仍需开拓验证等共性问题。
一款正在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人们拍照留影。图源:新华社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人形机器人领域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编制的《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正式发布。该标准体系框架围绕“感知—决策—执行”全技术链,构建了“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全链条标准体系。首次构建起贯穿研发、生产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规范。
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助于形成有序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发展。例如在机器人数据采集环节,能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让更多数据能够通用,进而实现产业的高效协同、降本增效。
人形机器人在向参观者“比心”。图源:新华社
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生产力,标准化建设不仅将促进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也为中国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与标准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中国电子报、中国科学报、IT之家
制作: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