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意识操控马里奥赛车
漂移入弯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久前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位四肢截瘫的受试者
通过颅内植入的微型装置
仅凭脑电波完成高难度赛车操作
受试者术后一个月脑控玩赛车游戏
图源:上海科学技术协会
这一场景背后
是中国科技公司阶梯医疗
主导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该技术突破
或将重新定义医疗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中国科技公司
实现技术突破
脑机接口技术
被形象地誉为
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
全球范围
由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是该领域的“明星公司”
相较于Neuralink的初代产品阶梯医疗的“超柔性电极”技术植入体直径仅26毫米
(约为Neuralink的1/2)
厚度不足6毫米
是目前全球最小、最轻的脑控装置
更关键的是
其电极直径、弯曲刚度
几乎与脑组织力学特性完美匹配
脑控植入体
据介绍
这一突破解决了
全球脑机接口领域的共性难题
即如何在最小创伤下
实现长期稳定的神经信号采集
当前
该公司正与麻省理工学院、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等机构探讨合作
计划在欧盟和美国
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
从科幻走向现实
市场蓬勃发展
在中国
脑机接口技术
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
市场规模已达32亿元
预计2025年全年
这一数字将突破38亿元
到2027年将超过55亿元
2019年6月6日,在位于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名残障人士在试用人工智能手臂来抓握水杯。
图源:新华社
媒体称
中国脑机接口的快速进展
得益于前瞻性布局
今年以来
中国多地出台了专项政策
针对脑机接口领域
关注的监管政策、临床试验
产业集群、商业化、产业链等
给出了明确发展方向
比如
阶梯医疗所在的上海市推出了
《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不仅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更构建了“临床-研发-生产-资本”的
四维协同网络
为确保这一前沿领域健康发展
中国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
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
《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
人工智能如何绘制
健康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
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
脑机接口
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
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
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
也能让脑机接口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
这是人工智能
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的一个缩影
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观众在前沿趋势馆体验与穿戴智能仿生手的参展人员握手。
图源:新华社
市场机构预计
到2025年末
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
将达1270亿美元
其中医疗行业将占总规模的1/5
广阔的市场前景
催生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诸多应用
近年来
在应急救治、远程会诊、
检查检验、临床辅助诊断决策、
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
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加速推开
与此同时
由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涉及的行业、条线较多
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还有不少层面存在法律制度的空白
亟待梳理相关问题
早日给出完备的规范和指导
人民日报此前评论称
无论是传统医学
还是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
目的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
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期待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持同步到位
让行业技术更为成熟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参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环球网、健康报、澎湃新闻、上海科学技术协会
撰文:刘昊、杨嘉 编辑:李飞 排版:李汶键 统筹:李政葳
光明网出品
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光明网数字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