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政务微博就像浪潮里的瞭望者,在舆情风口为老百姓把好方向;又像是指尖政务的摆渡人,让数据多跑腿,老百姓办事少绕弯……”谈及当下政务新媒体发展方向,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这样说。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着生产生活,为各行各业带来新机遇、新动能。近日,以“汇智、慧政、绘未来”为主题的2025政务V影响力大会,齐聚政产学研各界人士,回顾过去一年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成果与创新实践,探讨AI技术与融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政务服务优化路径。这既是对数智时代媒体生态建设的一次前瞻,也是对微博全媒体创新传播发挥新质生产力价值的有益探索。
作为具备开放基因的社交平台,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深化多元主体协作,持续发力构建清朗正向的网络空间生态。微博CEO王高飞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社交媒体,微博以技术赋能为核心,助力政府及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新范式、激发社会信心。不断凝聚政媒合力构建协同机制,筑牢微博生态“压舱石”;释放平台乘数效应,打造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激活企业传播势能,锻造经济发展“信心链”。
当前传播格局下多元主体并存,其行稳致远更需要共建共治。近年来,微博打造“三位一体”生态治理模式,将AI大模型识别、策略全域覆盖、生态专项整治相结合,人机协同提升审核质量,同时持续加强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此外,还将与全国政务微博一起加强AI技术的应用,在舆情预警、能力共建、生态共治、成果共享等方面强化合作,持续发挥微博作为正能量传播器、社会进步助推器的积极作用。
“聚力清源 正声致远”倡议发布,也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为打造多元共治机制,微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全国妇联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国资委新闻中心等携手发布倡议,号召各界强化平台责任,善用技术赋能,积极主动引导,传递科学声音,各方协同合作,构建共治格局等,共建行动高效、确有实效的互联网有序传播治理体系。
网络社区生态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各个参与主体共同守护。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主题为“辟谣·科普·共治:AI时代的网络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圆桌对话,来自公安、应急、科协等政府机构代表,与媒体、专业领域大V、高校专家分享经验。在AI技术加剧信息过载的背景下,他们认为,要通过内容形式创新提升权威信息的传播穿透力,同时提高科普传播的广泛性、有效性,构建多方协同的谣言治理与科普传播联动机制。
从大会议程设置、研讨主题来看,另一大特点便是“政媒协同”。从开始的重构政民互动,到成为社会治理“新基建”,政务新媒体已不再只是信息传播平台,更是社会治理创新试验场。以微博为例,从2009年首个政务微博上线,到今天数以万计的政务矩阵,该平台持续发挥平台资源账号优势,联动政务、媒体、明星、大V等发挥协同效应,在有效融合社会治理和宣传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作为社会生态的重要元素,政务新媒体在推动打造良性生态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从“传播力”向“生产力”的价值跃迁。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在生态建设中,逐渐形成连接政务、媒体、企业和公众的多元价值网络,通过精准宣推惠企政策、搭建政企互通桥梁、聚合产业链资源,不断助力构建政商关系,让城市IP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不断赋能经济,提振社会信心。
让多元主体的智慧在碰撞中融合、让分散的社会资源形成有效联动、让每一个微小个体的参与……让他们成为时代前行的澎湃动力,共同绘就数字时代的共治同心圆。或许,这正是构筑社交媒体生态的特色体现和价值所在。(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