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算法向善,文化新生。当下,网络媒体正勇立时代潮头,化AI技术为笔墨利器,开创正能量网络传播新范式。
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征集展播活动遴选出100件优秀作品,于3月29日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上正式发布。
本次遴选的作品形式丰富,从历史老照片动起来,到文物“开口说话”,从数字人跨时空对话,到国风MV悦耳悠扬,这些作品皆由国产AI大模型生成。它们犹如时代棱镜,折射出算法向善赋能正能量网络传播的多重维度:它是历史记忆的“修复师”,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是文化潮流的“再造者”,更是主流价值的“护航者”。
AI赋能内容生产的创新浪潮,离不开网络管理政策的有力保障。网信部门科学施策护航企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法规。目前,我国共300多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算法备案提供硬支撑,AI生成效率以秒级跃升,为正能量传播装上“数字引擎”。
在本次征集遴选的作品中,网络媒体持续探索以技术创新打破传统语态,实现主流价值的“青春态”传播。
微短剧《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 AI重现首位旗手时空之旅》采用“四季转场长镜头”技术,通过AI对历史影像的智能修复与场景重建,还原新中国首位升旗手胡其俊骑行长安街的轨迹。《AI重现志愿军年轻模样》通过修复志愿军烈士老照片并赋予动态,让英雄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AI技术的深度应用,打破了时空界限,让历史“活”起来,文化“潮”起来。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创作孔子和苏格拉底数字形象,让两位思想家通过微信视频通话,跨越千年相逢、携手同游山东。《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一个视频带你认识斜杠青年大运河》把中国大运河喻为“斜杠青年”,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实干家、文化人、时尚达人三个身份,展现大运河的焕新发展。
正能量网络传播还须“见人、见事、见情”,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情感连接的桥梁。
作品《AI奇妙夜》以“爱,是AI世界里最温暖的指令”为理念,带领观众开启星际之旅,对科技与人性关系进行深刻探讨。《跨越105年,相遇了》借助数字人、文生图、图生视频等技术,结合真人实拍,实现南开大学现任校长陈雨露和首任校长张伯苓数字形象对话,重温“爱国三问”。
这些作品让中国故事既有中国味,又有国际范,在文明对话中彰显文化自信。
《Xi's State Gifts》精选10件国礼作为拍摄题材,用“小而美”的叙事传递大国智慧,作品被编译为十余种语言在海外发布,向海外网友讲好领袖故事;原创MV《假如莎士比亚在江西》,让汤显祖的戏曲美学与莎士比亚的人文精神进行跨时空碰撞。
向善者向上,日新者日进。当下,AI发展正加速爆发,网络媒体还需保持清醒的认知,技术只是赋能创作的手段方法,要进一步守正创新做好正能量网络传播,传递主流价值观,用心服务人民群众,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实现技术创新与价值引领同向而行。
※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传播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提供支持。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