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五大趋势》报告显示,AI规模化应用的时代正加速到来——2025年,大部分受访高管计划通过扩展AI应用来优化流程(46%),以及加速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44%)。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AI?在近日IBM举行的媒体及分析师沟通会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DeepSeek的出现,印证了IBM之前的一直坚持的观点:更精简高效的模型无需庞大封闭系统也能取得实质突破。
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一个庞大、全知的模型或系统,需要的是开放、有针对性且高效的AI,通过契合自身需求、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充分释放生产力潜能。
“DeepSeek跟IBM的策略非常接近,一个是非常开放,一个是非常高效,这两点都是契合的。”陈旭东认为,定制化是针对企业级AI的一个定义,也就是跟企业自己的数据高度融合,跟企业的业务场景高度融合。
谈及对企业级AI的认识,陈旭东提到了三个误区:
一是很多人把AI等同于生成式AI。在生成式AI出现在大众视野前,AI已经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地图导航、自动客服、流程自动化等,而大部分人是因为生成式AI才了解到AI。
二是很多人觉得AI是CIO的事。虽然很多新技术的引入是CIO主导的,但AI不一样,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业务变革,涉及整个组织的文化、技能、供应链等。这样的变革通常是“一把手工程”,尤其考验CEO对AI技术的应用趋势,是否有正向且理性的判断。没有CEO的深度参与,AI在企业的应用会大打折扣。
三是很多人觉得AI离规模化应用还很远。一个技术能不能大规模开始运用,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成熟度,二是应用效果,三是未来价值。从这几个角度去考量,AI规模化应用的时代已近在眼前。
“我们关注企业怎么把新的AI技术应用到已经存在的业务中,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这属于企业级 AI 的范畴,也是 IBM 的战略重点之一。”陈旭东说,从业绩表现和客户反馈来看,IBM在中国市场已经迎来“拐点”时刻,将延续深挖重点客户、拓展新市场、大力发展渠道的战略聚焦,在执行上更强调IBM科技(IBM Technology)、IBM咨询(IBM Consulting)和红帽(Red Hat)的协同,以及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共创,帮助中国企业打好数据治理、人员技能、组织能力的“基本功”,借助现有技术平台和工具加速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Gartner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AI的应用显著增加,仍有多达54%的AI项目未能从试点阶段进入生产阶段,原因包括复杂性、成本和风险等障碍。要实现从试点、部署到业务价值的飞跃,企业需要完成关键要素的全链路打通,包括强大的数据基础、定制化且可信的模型、全生命周期治理、AI助手(Assistant)以及AI智能体(Agent)等。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表示,AI的规模化应用不等于庞大的通用模型。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灵活、安全且具备成本效益的 AI平台和工具,从而深度整合企业数据、自动化工作流并驱动业务增长。
据了解,IBM依托企业级AI与数据平台watsonx、包括Granite在内的“小而美”的开源模型,以及高效构建和管理AI助手、AI智能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和扩展满足自身需求的AI能力,确保全生命周期治理并与业务目标对齐,成为“AI+”浪潮中的参与者、受益者和价值创造者。(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