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学研究“牵手”人工智能,会产生怎样的协同效应?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从科研范式、科研方法到应用场景的系统性变革,有望助力科学研究更快取得突破性进展。2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了一场“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切实赋能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拓展知识探索边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AI4S(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是驱动‘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研讨会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顾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这样说。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也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工具的革命,还是一次科学革命的工具——它已成为一种可以能够打破学科壁垒的通用语言,而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的简单“赋能”。
为什么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如此受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计算机科学钦定教授、副校长,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温迪·霍尔道出了关键所在:“人工智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分析海量数据,并在图像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优势显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推理,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以往难以发现的新事物。”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提到一个案例——DeepMind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解决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
“这是AI4S的典型成果。蛋白质折叠问题极为复杂,深度学习却能有效应对。”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产业推进计划牵头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认为,相比于“AI+X”,自然科学是AI4S更易取得成果的领域。
跨越鸿沟,实现包容普惠发展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轫不久的2023年,《自然》杂志就曾在全世界多个领域的科学家中,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现象做了一次深入调研。龚克表示:“这次调研显示,多数科学家认可AI4S的价值,但缺少技能和计算资源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障碍。”
“我非常提倡开源的精神。”王坚认为,开源最初指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而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应是开放资源(Open Resource)。基础模型开源涉及数据、代码乃至方法论等资源,这些都是个人、机构等开源主体对社会和世界的贡献。他提出,当数学、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将形成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公共产品,实现开放资源基础上的科技创新。
“阿里云坚持大模型开放开源,坚信构建一个开放的、协作共赢的大模型社区非常重要。”叶杰平介绍,目前,基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衍生出来的模型有9万个,处于世界前列。在科学研究领域,阿里云发挥了独特的“云+通义千问大模型”的优势,在与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信息学院分布式系统研究部主任沙赫兰·杜斯塔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Covali Fabric平台:可实现AI生命周期去中心化管理,具备数据增强、模型创建等多种功能,能整合开源和自有模型;此外,他们还正在研发的边缘智能技术,可以拓展AI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安全有序,护航科研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龚克指出,上述《自然》杂志所作的调研提到,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模式识别过度依赖、受数据偏见误导,甚至出现造假风险。
“科学本身对于人工智能是有期待的,但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主要用于辅助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是一种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工具,会犯很多人类不会出现的错误。人工智能在行为上接近了人类的水平,并不代表智能的机制上能够经得住考验。
温迪·霍尔提醒,在使用人工智能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对于个人的隐私问题或安全问题,以保障人们的权利。“我们需要明确用这些数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此,她倡导全球科学界更广泛地合作,如举办AI4S峰会、联合发布科学报告,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旗帜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需通过人工智能治理创新确保其安全可靠,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把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点出来了,AI4S也应该以这个为目的。”龚克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合作,实现有道德、负责任地运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要继续提升AI4S本身的能力,特别要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并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其能做到安全、可靠和值得信任。
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坚持创新驱动、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才能让AI4S真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撰文:孔繁鑫 摄影:潘迪、赵金悦 排版:李汶键 统筹: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