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东方卫视《未来中国·AI季》开播迅速“出圈”,前5期综合收视居卫视节目首位——精品内容助推科学家成“顶流”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策划制作的《未来中国·AI季》本周末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先导区、全国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徐汇滨江模速空间录制,汇聚国内顶尖科学家与团队,用丰富的演绎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自2024年12月开播以来,《未来中国·AI季》凭借精彩的内容迅速“出圈”。根据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前5期的综合收视高达0.469,不仅在省级卫视的科技节目赛道上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更在省级卫视1月所有节目中脱颖而出,综合收视稳居卫视所有节目第一位,观众忠实度超43%,多台联播累计收看过亿人次。播出至今,整体观众规模近2000万户次,较上一季增长超10%。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度也进一步提升,在东方卫视首播的观众平均忠实度超44%,相较于上一季显著提升。微博主话题#未来中国#阅读量超7.4亿,热搜话题14次,抖音#未来中国#话题播放量累计超3.2亿。节目中“机器狗上街买榴莲”这样的高互动内容,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AI技术的趣味与温度。
节目让科学更亲民
从好奇心到社会共识,从技术展示到人文思考,《未来中国·AI季》总制片人、主持人陈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未来中国·AI季》能成为一扇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有更全面、更理性认识的窗口,让更多人看到科学的价值与未来的可能性。
2022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策划制作的《未来中国》正式上线。节目把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请到聚光灯下,让他们以“科学榜样”的身份揭秘前沿科学领域、分享中国科学家们孜孜以求探索未知的科学故事,一经播出便收获不俗网络热度和口碑反响。
“我们从2022年开始构思《未来中国》的方向。当时就在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偶像?”陈辰说道。与以往娱乐明星、流量偶像占据公众视野不同,陈辰认为,科学偶像的塑造承载着一个时代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渴求。她进一步说道:“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科学偶像。”
在节目的策划中,团队专门邀请国内最前沿的科学家参与,定位每期节目的核心是展示科学家精神与技术突破。“无论是量子力学、合成生物学,还是AI领域的创新,我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在乎科学家如何看待这些技术的未来。”陈辰强调,节目并非“高高在上”的科学展示,而是希望通过科学家的叙述,将知识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让观众与科学家产生共鸣。
节目的设定让观众看到了“与众不同的科学家”,如林宝军院士不仅是科学领域的权威,还擅长作诗,闲暇时也会追剧;汪品先院士则“兼职”成为网红科普博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深奥的科学知识;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更是一位隐藏的段子手,用幽默的方式将复杂的天文学原理讲得生动有趣。
这些科学家的出现,也重新定义了科学家的公众形象。“他们的个人魅力和幽默风格,让科学更亲民、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科学精神——严谨与热情并存,知识与趣味共生。”陈辰说道。
此外,节目中的“科学青年团”设定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青年们以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科学偶像的形象,让不少年轻观众发现,原来科学家也可以“美貌与智慧”并存。
“翻译”让AI不“高冷”
将晦涩难懂的科技内容转化为普通观众能理解的语言,是节目制作的最大挑战。陈辰介绍:“我们的工作可以看作是‘翻译’,将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高冷’知识翻译成有趣、易懂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节目团队在内容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从选题到表达方式,每一环节都力求在科学严谨性和观众可理解性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在解读“玻璃二象性”等复杂理论时,节目用有趣的比喻和场景演绎让知识“落地”。
具体到《未来中国·AI季》,节目的核心特色就聚焦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场景,用通俗的方式呈现技术如何融入人们的生活。“AI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普通人可能听过AI技术,但对其实际应用并不了解。”陈辰说,“我们这季的重点是展示AI技术在生活中的落地应用,如情绪陪伴机器人、医疗健康AI、智能养老等。”
节目做得有科学意义的同时,还要让观众爱看。“让人眼前一亮”是节目组选择AI项目的标准之一。陈辰介绍,导演组先从全国范围筛选100个人工智能项目,再通过业内专家评委打分等形式,综合考量项目的实用性、创新性、科技成熟度、未来前景等维度,从中选取30多个目标拍摄项目。拍摄阶段,节目组专门设置“啊哈时刻”:由参与拍摄的嘉宾选出能够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功能应用场景。例如,节目中的“机器狗”项目,不仅展示了其精准的视觉和触觉技术,还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如帮主人买榴莲)展现了AI的潜力。“这种直观的演绎方式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也让观众对AI技术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陈辰还特别提到,AI应用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而是让观众思考人类与科技的关系。“我们每期节目都会讨论,当AI变得普及且功能强大时,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变化?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坚守让内容更权威
将科学类综艺节目做得有意思的同时,陈辰也强调,节目制作需要警惕过度娱乐化和浮夸传播。“当前很多关于AI的内容会夸大其词,比如声称AI将全面取代人类工作,这是不负责任的。”陈辰表示,“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严谨性,并为观众提供权威、可信的内容。”
“尽管电视媒体目前面临挑战,观众的注意力逐渐被短视频、流媒体等新型媒介分流,但我们依然选择坚守,致力于打造精品内容。这不仅是一种对媒体使命的坚持,更是为了在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时代,为观众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精神滋养。”在陈辰看来,精品内容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流量,而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传递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的思考和判断力。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希望用深度、严谨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内容的厚度和温度,这也是《未来中国·AI季》要传递给观众的”。(张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