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Hello!河北!
“美丽河北,欢迎您来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钟鼓楼前说沧桑,老龙头畔望海疆……”
瑞雪骤降裹挟着山海关浓浓的新春年味。天下第一关城楼下,清脆的竹板声与浑厚的唱词交织,由“老乡音说唱团”带来的《古城揽胜》《非遗食品代代传》等具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曲艺节目,短短十几分钟,山海关六百多年的历史脉络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流淌,台下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在这里,2025山海关古城“年博会”系列活动,正火热上演。
“曲艺行里有句话叫‘熏’,就是熏陶。”刘阳是山海关景区一名讲解员,由于假期排班人员紧张,晚间活动不仅参与演出和协调工作,还负责“长城光影秀”等幕后场控任务。回忆起童年,他的爷爷刘宝是山海关区老党员,始终活跃于古城的老艺人,清晨跟着爷爷吊嗓子,午后在评剧、京韵大鼓的唱腔中写作业,这份“熏”出来的热爱,让他早早立下传承之志,但传承之路并非坦途。
随着短视频兴起,传统曲艺一度遭遇“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尴尬。刘阳4岁学艺,5岁登台,自幼浸润于曲艺世家尤其喜爱快板技艺,原本信心十足,却因一次全国曲艺比赛的经历刺痛了他。 “许多地方的曲艺传承近乎断代。”这也让他意识到,曲艺非遗不能困守于“博物馆式保护”,必须主动拥抱时代。
这支吹拉弹唱组合,不仅有“90后”刘阳,还有三位“70后”曲艺非遗传承人共同组成。“爷爷今年已经79虚岁了,我们爷俩儿起初发起组合,与退休的赵森、赵国壁另两位爷爷共同组建,有时演出的原创作品紧扣主题宣传,唱诵古城新人、新事、新气象,融入喜闻乐见的快板、京东大鼓、弹唱等形式进行展演。”据刘阳介绍,他们经常加入社区、企业或单位组织的公益宣讲活动中。
长城脚下,快板声起。一部快板,半部山海关。刘阳和爷爷刘宝在快板《古城揽胜》的创作中,不仅抄录楹联提炼唱词韵脚,还秉持要让快板既当导游,又作史书的初心。如今,这段快板已成为山海关的“声音名片”。活动现场,有游客感叹:“本来拍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打卡照就返程了,但听完快板觉得不多看看会遗憾。”有几个外国游客认为,“虽然不太懂,但是快板节奏很像长城起伏的韵律。”
“创新是给老树发新芽。继承不忘本,继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在去年在景区推介会上,刘阳以快板表演“非遗+文旅”的效果展示收到许多良好反馈。不仅如此,刘阳在当地小学第二课堂上,将这种跨界思维也渗透到传承实践中,作为课外老师,课堂上的快板响起唱的是:“新时代的传承人,要让老艺发新枝……”
正如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相互结合,2025山海关古城“年博会”系列活动突出了年俗年味。在刘阳身上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迸发,犹如山海关城砖间的夯土,历经岁月冲刷反而愈加坚实,非遗的传承亦在守正创新中生生不息。(光明网记者 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