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今车载视听科技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体验。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近日,记者专访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智能座舱部部长笪琦,深入探讨了北汽在智能座舱技术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生态构建的未来趋势。
笪琦指出,智能座舱主要目的是提升服务用户的出行体验。通过视听、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功能联动,为用户营造一个舒适的“第三空间”。他提到,北汽在2020年率先推出了新一代电子架构,实现了座舱内零散功能的集中控制,这一创新标志着从功能座舱向智能座舱的转变。”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正向智慧座舱进化。笪琦解释道,“大多数人们聚焦驾驶行为,难免被电话、信息等分散注意力,智慧座舱能够通过AI技术让用户只需表达意愿,系统便能自动规划任务流并做出决策,实现信息管理和车辆状态的智能化调节。”
笪琦举例应用并介绍,北汽作为行业首批实现AI大模型上车的车企,其量产上市车型已搭载自研的大模型产品,根据用户一句指令快速组合车内多个功能。例如根据用户描述当前感知情况,自动调整多媒体音乐、空调设置、车窗开闭和驾驶模式等,从而避免分心操作。
智慧座舱或智能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服务的一部分。笪琦提到,通过大模型打通短视频平台,用户在出发前就能通过视频了解目的地情况。系统还能在接近目的地时提供电话联系或街景图片,让用户快速找到店铺。例如,在蛋糕店订蛋糕后,系统自动询问要不要给蛋糕店打电话,让店员把蛋糕送出来等服务。
在构建智能座舱生态系统方面,“北汽智能语音DUI平台内部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24年底,北汽的智能语音产品被触发1亿多次,北汽的大模型产品被调用2500多万次。”笪琦强调,北汽与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了一个标准化、通用化的开放式智能座舱AI系统平台。该平台不仅整合车端信息,还能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数据的前提下接入外部模型。北汽希望通过平台为AI行业的创业者提供快速上车落地的机会。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无线收音模块安装的要求,促进发挥定方向、定标准的作用,倡导行业规范、安全地使用AI模型技术。(光明网记者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