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政务新媒体是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新质生产力赋能政务新媒体——释放‘政’能量”政务新媒体融合传播主题研讨中,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内容生产流程、技术创新驱动、传播渠道重构等方面出发,总结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经验特色,展望政务新媒体发展前景。
需要引入新质生产力
政务新媒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表示,作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重要纽带,政务新媒体应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创新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既能洞察社情民意,又能用“网言网语”表达自身主张,让群众与政府在“双向奔赴”中实现高效能治理、过上高品质生活。“借助多形态的移动终端,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天下大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正在成为广大百姓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在杨谷看来,近年来,政务传播借力于数字媒介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发声平台更加多元,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也更低。
诚如杨谷所言,当前政务新媒体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庆伟表示,政务新媒体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举措也在不断丰富,一方面,政务新媒体推广全民健身知识,建设健身场地设施数据库,发布全民健身赛事信息;另一方面,传播体育赛事讯息服务,也是政务新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王庆伟举例说:“昆明打造的‘一部手机玩转昆明体育’平台,极大方便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北京推出的线上运动会案例,结合数字技术,为全民健身活动注入创新活力;还有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事也都通过政务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孟科军提到,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引入的虚拟主播“融小京”,通过AI技术实现自动播报,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生产效率,而其搭建的舆情实时监测大屏,可直观展示预警信息和舆论动态,更是为教育舆情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还使首都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了传播制高点”。
然而,政务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僵尸”粉丝、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全中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政务新媒体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他举例表示,引入AIGC后,AI技术的审核能力可以降低错误率,提高内容的精准性和服务性,并能强化内容的针对性和提升服务力,让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在郭全中看来,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结合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生成式AI的协作能力,能有效推动政务新媒体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突破。
政务微博已形成双向互动
通过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和实时反馈,政务微博在政策解读、舆情应对、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府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的窗口。在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的先行者,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政务微博不仅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更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政务微博逐渐从单向信息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的交流平台。
孟科军以曾经市属某高校学生在微博中反映宿舍的供暖不够暖为例表示,微博的互动性有助于他们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也助于督促加速办理,最终使问题得到快速顺利的解决。“只有确切地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才能提出具体的服务策略。”孟科军说。
“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可以了解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徐和建看来,随着微博等新媒体新应用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有效的互动交流有助于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回顾政务微博的15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政务微博账号数量、粉丝量、发博量以及阅读量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新浪微博执行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薄红恺介绍,目前,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达146638个,总粉丝量近31万,年总发博量达8000万,年总阅读量达4600亿。作为政务传播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即将迈入4.0时代。薄红恺表示,这个时代政务微博将以权威发布为基础,融合互动服务、矩阵联动、回应关切、多样传播、创新理念、科学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新媒体形态。同时,平台也将通过策划和资源跟进、救助超话、暖新闻机制、辟谣手段以及附注功能等方式,助力政务微博的发展。
薄红恺同时提到,政务微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账号关互动、蹭流量、一刀切等。对此,薄红恺建议,要线上线下结合,高效服务,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要让内容更加生动,进行人格化运营和专业性策划;进行科学管理,分级分类处置舆情。
推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在当今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政务新媒体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传播权威信息、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首都广电联合人民日报社、央视新闻等60余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共发布2000多条报道,宣传总阅读量突破23亿次,创造了大型活动宣传的新纪录。同时,积极联络知名自媒体和大V,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传播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一体化规划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主任徐莹认为,这样的传播模式不仅摆脱了传统政务媒体“冷冰冰”“硬梆梆”的刻板印象,还显著提升了政务宣传的亲和力和互动性,是提升政务宣传影响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
徐和建提出,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民间和境外舆论的影响下保持主流地位,传播主流价值、舆论和文化;应突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的核心职能,确保其独特性和权威性;应依循指标性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应科学拥抱新技术,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和互动性,实现开放式发展。
“政务新媒体要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运营模式的变革。”在北京市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薄茹看来,发展实践是宣传最好的养分和沃土,也是媒体转型融合最好的催化剂,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各平台,才能促进优质内容传播和技术创新,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全方位的传播矩阵。
“只有实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推动优质内容出彩、技术创新与生态融合,才能打造全面的传播体系,扩大政务信息的覆盖面。”孟科军如此表示。(记者 张君成 李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