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仿佛在传递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悠然自得、享受孤独的非凡韵味。”在目睹了高健在排练厅精心演绎舞蹈《秋日后》的全过程后,有人如此赞叹道。对于已经五次荣获“荷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健来说,再次参与“荷花奖”的角逐,不仅是对自己舞蹈生涯的一次弥补,更是对自我专业——古典舞的一次深情致敬。他坦言,自己曾参与过现代舞组、当代舞组、舞剧组的“荷花奖”评奖,却唯独未曾涉足自己的专业领域——古典舞组的比赛。面对众人误解的“高龄”再登舞台的挑战,他毫无惧色,展现出一位成熟艺术家的从容与坚定。他表示,将继续珍视自己的舞蹈生涯,用心舞动人生,这一次,他只求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秋日,自我映照与收获的象征
在众人眼中,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岁月流转与时间无情的见证者。万物在秋日的照耀下,经历了从成熟到凋零的自然轮回,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盛衰与自然的更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景象的万千风情,引领我们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自然的韵律以及时间的无常。这份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怀旧与感慨,轻轻触动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缅怀。
舞蹈作品《秋日后》,深受王建同名诗歌的灵感启迪,通过高健充满力量的动作与节奏,将自然与生命的轮回过程生动再现于舞台之上。以秋天为背景,舞蹈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与生命情感的跌宕起伏,编织出一幅幅绚烂而深刻的秋日画卷。作品不仅彰显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精神,更深刻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无尽感慨。
伴随着风声,高健在台上跑着圈,仿佛忘记了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流逝。他轻轻地将书盖在自己的脸上,仿佛在细细嗅闻着书中的气息。然而,他误以为自己是被书中散发的味道所吸引,却未曾料到,那其实是藏匿于书中、不知源自哪一年秋天、自己曾经珍藏的一枚秋叶所散发出的熟悉味道。正是这抹秋叶的芬芳,让他瞬间沉浸在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一年又一年悄然过去,高健已经想不起自己究竟是在何时珍藏了这枚秋叶。但在此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以及生命意义的深远。在舞台上,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仿佛在诉说着秋日后的故事,演绎着那个更加成熟、更加深邃的自己。
相较于年轻舞者,高健所展现出的,是一种经过岁月洗礼、沉淀下来的收获与智慧。这份收获,不仅标志着他个人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他对秋日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致敬。通过他的舞蹈,观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来自秋天的独特韵味与生命哲理。
突破,探寻不一样的自我成长之路
在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高健踏上了前往广州的旅程。他曾在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担任主要演员,并被广东省歌舞剧院特邀为首席舞蹈演员。如今,他已转型成为一名教师。谈及再次登上“荷花奖”的舞台,高健感慨万分。自他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并受聘为教授以来,生命的意义成了他时常思考的问题。恰在此时,他在北京的好友陈伟科邀请他参加自己担任总导演的“中国文促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晚会。两人在后台休息时共话创作,陈伟科在手机上偶然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秋日后》,他抬头望向高健,发现这位舞者正如同诗中所描绘的秋日后的景象,散发着成熟而深邃的气质。这瞬间激发了陈伟科的创作灵感。
然而,《秋日后》这个作品的诞生历程充满了挑战。首要难题便是经费问题,服装、录像、排练、住宿等各项开支都需要资金支持。当高健所在单位的领导——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梁军得知高健要以传统文化题材创作舞蹈作品,并将代表学院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比赛时,他倾尽所有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当入围终评的结果揭晓,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选送的舞蹈《秋日后》成功入围,这一喜讯瞬间激发了全院师生的热情与自豪。这不仅是学校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对多年来教学成果和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力肯定。
入围只是开始。面对专家提出的作品性需要加强、内涵需要深入挖掘的意见,陈伟科与高健都感到了压力。此时,陈伟科还兼任着中国电视“金鹰奖”开幕式文艺晚会的舞蹈总监,同样对委约作品《廿四》进行着修改打磨的工作。但面对挑战,他们二人毫不畏惧,哪怕只有一点时间,也要将作品打磨至完美。在参加完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作品提升交流会后,他们开始不断尝试,每次修改后都将作品录制下来,反复观看,并征求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再进行针对性修改。高健表示,这次他既担任主演又担任编导,他们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只有经过不断打磨和修改,作品才能更加成熟。他们坚信,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探寻到不一样的成长之路。
最后,舞台上的高健在《秋日后》的尾声,用秋叶吹起了悠扬的曲调。这旋律如同秋日的私语,既是对过往岁月的温柔告别,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深切期许。它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收获与沉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