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科博会里的“新”三样——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首页> 数字化频道> 产业·技术 > 正文

北京科博会里的“新”三样——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07-22 19:33

  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儿?日前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下称“科博会”)里有答案。

  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科博会创办于1998年。翻出曾经的科博会照片,最初几年,前来参展的展品还多是日韩企业的“明星产品”。2005年以后,音频播放设备MP6、“欧丽宝”等离子电视、26英寸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屏等国产展品开始代替松下、三星、LG占据“C位”……

  今年科博会又是一番新景象。海内外300余家企业和机构对话交流,1000余项硬科技集结“科技秀场”——机器人在“跳”,无人机在“飞”,智能生产线在“转”……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生产线,堪称今年科博会的“新”三样。跳、飞、转三个动词里,折射了北京竞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也展现着新质生产力塑造未来的新引擎、新力量。

  机器人“跳”起来

  步入展区,穿过人群,一台身材颀长的人形机器人正向来者施展着自己的“运动天赋”。

  这台名叫“汇童”的人形机器人是今年科博会上妥妥的“人气王”。“汇童不仅能跳0.51米高、1.08米远,还会打乒乓球,跑起来最快可达7.5km/h,是目前国际上跳得最高、最远的电机驱动人形机器人。”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汇童”已迭代到第七代,能实现“走、跑、跳、摔、滚、爬”六项全能。

  跳,是它尤为突出的长板。跳得高又跳得远背后,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高爆发力控关节,带来的高灵敏的环境感知能力与运动控制能力。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小而美的核心零部件,加上独门平衡控制算法,软硬件的结合能够以更小的体积实现更大的扭矩。”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浩田介绍,“汇童”的电机、关节已实现全国产化,峰值扭矩密度等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谈话间,一台银色的机器狗“驮”着两杯咖啡快步朝人群走来。这只由宇树科技研发的“赛博小狗”在未打开电源时,如同睡着的柴犬一样趴在地上。一旦开关启动,它就可以敏捷地后空翻、立定跳远。

  “没想到这些机器人能跑能跳,而且又快又稳,真是惊艳。”来到科博会现场的英国创业者贾斯丁·圣·乔治感慨。

  机器人学会跳跃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在“撑杆跳”。大模型加持下,自主思考、决策、行动的机器人,被认为是大模型最佳的落地场景之一,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广阔的发展机遇。

  2023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浙江等地竞相出台政策,加码布局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致力于机器人攻关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瞄准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计算机视觉、定位导航、语音语义、机器人软硬件设计等核心技术领域深入布局。眼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机器人产业集群已初见雏形。

  “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是新材料、精密制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反映的是一国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重要的集成创新。”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说,作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风向标,它将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生态工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认为,它的攻关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工程问题。只有上下游通力配合,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才能破解技术瓶颈、成本控制、规模制造、场景落地等难题,摘得机器人产业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低空经济“飞”起来

  “飞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终于有一天,‘车子’也能飞上天了。”科博会的无人机展区,一位曾怀有飞行员梦想的父亲带着儿子在翼展9.5米的一台大型无人机旁合影。

  本届科博会上,要说哪一个展区“求合影”的观众最多,无人机展区一定榜上有名。

  “这里展出了20家无人机企业研发的29款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无人机。这几天,从早晨开门到傍晚闭馆,人群络绎不绝,可以感受到无人机的热度。”北京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有旺说。

  现实中,“解锁”更多场景的无人机,正加速飞向天空。7月15日,4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已“乘坐”无人机,从华南理工大学起飞,经短短30分钟飞行,抵达广州市黄埔区某小区,把通知书稳稳交到4名考生手上。

  配送录取通知书的是中小型无人机。与大型无人机不同,中小型无人机侧重于高效、快速的短途配送场景。

  “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小型无人机已更新到第四代,可在零下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弱光等环境中稳定飞行,能够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它的速度比外卖员要快,可在10分钟内将2.4公斤重的物品安全配送给5公里范围以内的收件人。”美团无人机的工作人员任翰指着展区一台最袖珍的无人机告诉记者。

  这台无人机有着小小身板,但应用广泛。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31条航线,都有了这台袖珍无人机的身影。小小的它已累计完成订单超30万单,办公、社区、景区、校园、公园、图书馆等日常场景均有覆盖。

  这样日常的场景、高频的飞行,如何保障无人机安全飞行而不至于坠落伤人?“这台无人机为6轴多旋翼飞机,当一轴失效,飞控可以通过其转速与指令不一致的程度进入容错控制状态,随即使飞机进入有限可控状态,然后控制飞机安全降落。”任翰指着无人机6个轻巧的黑色旋翼说。

  写字楼间,无人机“拎”着外卖从天而降;农场上方,无人机成为高效生产的新标配;还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跃湖海……今年以来,多个城市的低空空域有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与繁忙。

  “当前,顶层规划和地方政策正共同发力,让‘天空之城’的想象加速成为现实。目前,北京长城脚下正加快建设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北京市延庆区科委副主任陈昕说,无人机还参与到文物保护、经济作物植保、应急防火、森林巡查、河湖巡查、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

  从点上的技术创新,到线上的规模化应用,再到面上的产业化发展,低空经济正乘风飞起。

  2023年12月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岭认为,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多,智能物流、智慧交通、应急巡查、生态监测等新场景的涌现,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将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从“起飞”到“腾飞”。

  “当前我们正加快推动长城景区物流场景向无人机开放。不久后,来爬八达岭长城的游客登顶后想要喝一杯长城脚下的咖啡,可由无人机快速送达。”陈昕说。

  智能工厂“转”起来

  北京,科博会京城机电展区。一进门,一套智能生产线正有序转动。这是一个酿酒智能生产线1:30的微缩模型,过去20000人的工作,有了它,2000人就能完成,而且更加精准、高效。

  四川,泸州老窖的智能工厂。高温车间里,几乎看不到来回穿梭的工人挥汗如雨的场景。小小的显示屏变多了,不同形状的银白色机器转动轮轴,入窖、上甑、摊晾、接酒等生产环节,都被赋予了智能的“基因”,让生产变得可控、稳定。

  “看,最前端的褐色小方块是酵池,发酵好的酒糟通过‘小车’转运到提升机,与湿润的粮食、稻壳进行均匀搅拌,混合物翻转至料斗,经上甑机器人均匀摊铺在酒甑里,进入蒸馏环节……”北京京城智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汉清在展台前对记者说,制曲、酿造、蒸馏、贮存,智能化生产大大释放了生产力。

  智能化生产线上轮轴转动,省去了其他生产要素的来回“转”动。刘汉清介绍,经测算,智能化制酒车间可节省土地资源60%,节水78%,节省天然气17%,显著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不仅如此,智能酿造设备还实现了物流的集约化高效率运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智能,让传统产业在转型中蝶变。“智能化生产,正在成为酿酒产业由重体力、高耗能、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工业,向以人为本、资源集约、环境友好转型的推动力。”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主管李云峰说。

  据李云峰介绍,智能生产不仅已用于“食”,还应用于“行”。“大家乘坐的高铁,其关键零部件也都在我们的智能化生产线上高效、精准、稳定地生产出来。”

  李云峰身后,还有三支明黄色的机械臂在挥舞。高速转动的机械臂端起两个托盘,每个托盘里盛放有彼此间隔仅1厘米的6罐可乐。另一只机械臂从上方伸出长针,使针在高速转动的可乐罐的间隙里绕来绕去。尽管持续高速运转,机械臂却游刃有余,针、罐互不接触,托盘中的可乐始终稳稳当当。

  “多轴联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如此精准的高速运动控制,简直太棒了。”来自苏里南共和国的麦蒂感慨。

  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已渗透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1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认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加快推动传统生产“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产品高端化发展,更好地赋能新型工业化。

  “未来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正是智能制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体现。”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滕明智说,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将使机械设备“如虎添翼”,将人从艰苦、繁重、危险的人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力、更有意义的工作。(记者 张漫子 余佩璇)

[ 责编:雷渺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地持续展开救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