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接面对群众,承担着琐碎复杂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精准度和透明度,构建更加高效、精准、智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基层社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当前,加强基层社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治理效能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快速传递、资源高效配置和服务精准供给的重要支撑,能够有效促进基层群众更便捷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和资讯。一方面,加快推进5G和“双千兆”网络协同建设和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为基层社会提供了超高速率和毫秒级超低时延的网络连接服务,为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基层社会数据提供保障,有效了解民众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加快以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治理中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确保城乡地区都能拥有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为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供保障,以此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
提升基层社会数据治理水平
数据是数字化治理的核心资源,对于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此外,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基层社会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数字化创新应用。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公共设施的智能监测和管理,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参与渠道,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测分析等。同时,建立数字化治理创新的试点和示范项目,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
培养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人才
人才是推动数字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数字化治理人才对于基层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他们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基层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理策略。然而,目前基层社会在数字化治理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短缺。一方面,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高校等教育机构在相关人才培养上与基层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为了培养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人才,首先应加强教育培训。在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同时,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基层数字化治理工作。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投身基层治理工作也至关重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让人才在基层留得住、干得好。培养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人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完善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机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完善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能够对基层社会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深度分析,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社会问题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使治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数字化治理机制还能促进治理的协同性和高效性。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一体化的治理格局。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整合资源,高效协同应对,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经济财产损失。然而,当前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风险;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数字技能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治理的优势;数字化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完善。为完善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机制,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护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个人信息。此外,各级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数字化治理的权责边界和规范标准,明晰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数字化治理的流程和行为,有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和能力提升。(作者:甄晓英,系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