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控制结核病流行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行动。近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大会在重庆举办。多位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稳步下降,但相关的防治工作仍不能松懈,亟需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作用,强化“主动筛查”和早期干预,用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推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
强化“主动筛查”和早期干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要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为74.8万,占全球总估算新发病例的7.1%,较前两年有所降低,但仍位居世界第三位。
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对结核病防治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还需认清,结核病依然是现阶段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松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我国结核病感染患者基数大、耐药问题突出,耐药结核病是目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要难点之一。
数据显示,在我国结核病新发患者中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患者的比例为3%,复治患者中耐药比例则高达20%。
“在临床上,普通结核病的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左右,总体治愈率为90%;而耐药结核病治疗时间更长、费用相对较高,其治愈率也仅为55%。”李亮说,近年来,随着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普托马尼等新药在临床的应用,耐药患者的治愈率大幅提升,治疗疗程也被缩短,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些新药的耐药性患者也开始出现。
与许多国家一样,因症就诊是我国发现结核病人的主要途径,由于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患者所忽略。研究表明,未就诊的结核病患者导致的传播占结核病社区传播的近70%。
“主动筛查”和“早期干预”是会议期间的高频词。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升级结核病的防治策略,其核心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要加大对结核病的防控力度,推进“被动发现”向“主动筛查”转变,提高对结核病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投入,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创新技术为结核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型疫苗等创新技术有望成为终结结核病的有力“武器”。
“目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对胸部X光片等医学图像进行辅助处理,实现对肺结核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医学部主任卢水华说,在大规模的筛查中,它能够快速排除健康人群,更高效实现肺结核的快速筛查,有效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和效率,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相关产品已在江西、浙江、贵州等省份陆续落地,应用于提高结核病主动筛查的实践。
在肺结核诊断时,传统的痰样本很难采集,筛查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人无法采集到合格痰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研究室主任逄宇表示,舌拭子作为一种采集简便快捷且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标本,可能成为痰液的理想代替标本类型或作为辅助诊断肺结核的新手段。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痰液标本,基于口腔拭子检测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90%和98%。”逄宇说,得益于舌拭子采样方法简捷,并随着样本采集和检验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舌拭子可以简化肺结核的分子诊断流程,并能适用于社区等大基数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的筛查。目前,相关产品正准备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有望在今年底获批上市。
接种疫苗是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卡介苗虽能有效保护婴幼儿免受严重全身性结核病的侵害,但对青少年和成人的保护效果却十分有限。因此,开发一款能够针对这一人群的有效疫苗显得至关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有近20种结核病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评估阶段,其中16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3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医学研究所宣布启动结核病候选疫苗M72/AS01E的3期临床试验。临床2b期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对潜伏感染的成年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若进展顺利,它有望成为首款针对青少年和成人肺结核的疫苗,填补结核病预防领域逾百年的空白。
多方合力加快推进防治工作
专家表示,我国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作用,综合施策,加快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陕西、新疆、贵州、宁夏、浙江、云南等省份都已将结核病有关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陕西省明确结核病防治项目的考核指标,对辖区常住肺结核患者发放交通营养费补助,并在患者推介、患者追踪上给予基层医疗人员补贴。
我国无结核社区建设成效凸显。全国已经有400个区县开展无结核社区行动,在主动筛查加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措施下,预计三到五年时间内,可以使结核病发病率降低50%至90%。
浙江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陈彬介绍,浙江自上而下推动无结核社区省域全覆盖,积极落实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等关口前移工作。湖州市率先启动“无结核城市”建设工作,着重在医防融合、多渠道筹资、主动发现与预防干预等多方面发力。
“在创新技术应用上,全省推广应用新诊断技术,加大病原学检查和耐药筛查力度,缩短结核病确诊时间,其中耐多药患者诊断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3小时。”陈彬说,湖州市开发无结核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风险评估,制定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建设标准。
专家表示,我国多部门合作在艾滋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为此,专家建议,一是要持续优化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强化“主动筛查”,提高患者早发现水平;三是进一步规范结核病治疗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四是加强结核病预防措施,减少发病传播;五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六是强化社会动员,广泛开展相关科普宣传。(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