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0年来,互联网应用场景从简单到丰富,互联网应用形态从消费延伸至产业,赋能作用持续深化,用户使用互联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消费支付场景中,扫码逐渐替代现金;即时通信场景下,互换名片变成了添加账号;电子商务场景下,采购从“人找货”走向“货找人”;交通出行场景中,网约取代了招手拦车;产线上,能源数据被实时收集、分析、处理;车间里,下沉到网络边缘的机器视觉质检让检测效率大幅提升。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深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已深刻改变民众的生产、消费、社交和娱乐方式。
让互联网红利普惠大众
从“宽带中国”战略到“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我国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到2023年末,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购物、网络直播、互联网医疗的用户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0.7%、20.4%、8.2%、8.7%和14.2%。
1999年2月,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的前身OICQ诞生。OICQ更名为QQ的次年即2001年,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00万,注册用户增至2000万。企鹅图标发出“嘀嘀嘀”声,能够具象传递情绪变化的表情包,随着后续空间、游戏、音乐等娱乐社交功能的不断加入,成为那个时代线上交友的集体记忆。
世纪之交,移动互联网横空出世。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项目成功孵化出“移动新闻”“手机贺卡”“移动QQ”“移动炒股”“手机游戏”等应用,为网络泡沫后中国互联网企业重振旗鼓带来新的曙光。
搜索商品、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快递送货上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一去不复返,电商平台和在线支付实现了足不出户完成购物。2003年,阿里巴巴成立淘宝网正式迈入消费者市场,2011年上线支付宝二维码支付,让“出门忘带钱包”成为历史;2004年,京东从主攻线下实体正式转舵向电商领域航行,在10年后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
此后,滴滴等打车软件颠覆路边拦车概念,网约车逐渐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掀起了新的社交媒体热潮,网民纷纷做起了“微商”,生机勃勃的新社交模式带来了重新定义营销推广的新商业营销模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都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团、饿了么等带来的互联网订餐模式,为传统餐饮服务行业注入新的商机和活力,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拼多多等依靠农产品和社交裂变实现电商突围。
同时,互联网应用界面针对老年群体、特殊群体不断优化,电商直播带动贫困县农产品销售,线上教育资源向更广大落后地区覆盖,数字鸿沟日趋弥合,互联网发展成果广泛共享的图卷徐徐展开。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不仅重塑了社会生活形态,更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从通信与社交的变革到互联网创新模式走向世界,30年间普惠民生润物无声。
工业互联网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总装车间内几百台5G AGV小车有序穿梭,每日精准配送十余万个零部件;流水线上自动化折弯设备高效运作,随着机械臂的灵动起舞与精准操控,从抓取、定位、折弯到码垛;一款软件就能在线记录账务信息,各类产品的成本、库存、周转期跃然“云端”,生产发货周期缩短一半……
3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由消费领域延伸至生产环节,工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规模化赋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切入口。其中,5G与工业互联网的珠联璧合不仅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更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2018年,随着工信部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探索正式启航。
砥砺三载,足迹坚实。2021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发布,我国剑指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攻关。2022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同年,随着在汽车、采矿等十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项目,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圆满收官,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到2023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达1.35万亿元。
如今,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形成了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其中,“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万个,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
未来,加快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成为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李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