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核同学科普秀】
人们在看病时,或许有过做PET/CT检查的经历。在开始检查前,需要注射一种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通常指用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与其他药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因含有放射性同位素而具有了放射性。
其中,诊断类放射性药物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结合单光子断层扫描仪(SPECT)或正电子断层扫描仪(PET),可对病变组织实现生理、病理过程的快速、无损实时成像。
例如,恶性肿瘤细胞相比正常的体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提供能量。基于这一特性,在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注射微量的放射性药物——氟[18F]脱氧葡糖,它可理解为是氟[18F]和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镶嵌”而成的结合物。
由于肿瘤组织具有更高的葡萄糖代谢,氟[18F]脱氧葡糖便会聚集于肿瘤细胞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氟[18F]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正电子,与周围电子相互作用,释放伽马射线,便能使PET仪器显示肿瘤细胞所在的位置及大小形态等信息。
随着SPECT、PET和PET/CT等核医疗检测的推广普及,诊断类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为守护公众健康提供了高效的“核技术”力量。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编导:曾震宇 刘昊 设计:王灿 统筹:王一涵
光明网、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