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业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持续火热,部分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正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人工智能+”时代下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机结合?今年应由此聚焦哪些领域?近日,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盘和林指出,“人工智能+”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他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象征着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以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水平、优化生产力质量。”盘和林认为,从长期看,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通过深度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以替代人力和脑力,加入人类社会的精神、物质产品生产当中,提高人类的精神、物质产品生产力水平。“所以,实质上人工智能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年初,科技界最大的话题是Sora;而去年年初,科技界最大的话题是大语言模型。“这些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在内容创作领域部分取代了人类劳动,让人类的精神产品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并非只有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很多人工智能应用早已普及。盘和林举例道:“比如2016年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阿尔法狗,如今变身阿尔法折叠,已经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还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人脸识别、合成语音、自动驾驶等,都和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
盘和林认为,生成式AI和大模型之所以比之前的AI技术更受关注,是因为这些人工智能应用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单一功能转向了通用智能、强智能,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角色已经从辅助生产转向了独立生产。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生产商品的是人,无论精神商品还是物质商品,而人工智能独立生产的加入,让人才要素不再是卡住人类生产力的瓶颈。”盘和林认为,人工智能是打破人类社会科技、生产力发展瓶颈的核心关键。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更是推进数实融合的关键所在。其既能缔造新产业,也能推动旧产业转型升级。在新产业领域,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涵盖内容丰富,比如算力、数据、云服务、AI应用平台等新兴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旧产业领域,人工智能解决传统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制造业依托人工智能开启精益生产,提高制造业的柔性,实现按需生产、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最终向按需生产的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盘和林认为,在人工智能带动的诸多产业中,尤其需要关注两大产业。一大产业是信息通信产业,其中智能算力芯片、信息软件、通信设备、服务器等产业将显著受益。
另一大产业就是平台企业。“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盘和林强调,平台企业已经成为赋能实体经济的主力,而在“人工智能+”行动中,平台企业具备天然的资源、能力禀赋。
盘和林指出,在资源上,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开发需要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而平台企业立足互联网,本身手握大量基础数据,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所需的数据要素需要平台企业来收集、处理,也只有平台企业才能汇集足够的数据。
在能力禀赋上,平台企业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先驱。平台企业拥有庞大的程序员队伍,而这些程序员会在智能时代转变为算法工程师,成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在基础设施上,中国大部分智能算力掌握在平台企业手中,在算力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上投入最积极的也是平台企业,“所以平台企业具备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算力基础。”在算力、算法、数据上,平台企业都具备显著优势。因此,盘和林认为,中国应该借助平台企业的力量来发展人工智能。
同时,盘和林指出:“平台企业也存在短板,那就是平台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端和实际的企业生产端存在障碍。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开发者不懂生产,所以让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平台企业和实体企业结合,通过协同创新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