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乌镇峰会·十年百人谈】
今天我们对话的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举办,把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互联网科技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聚在一起,大家在最高端、最深处进行一些探讨和智力的碰撞,总结过去,预测未来,看一看我们面临哪些挑战,今后该怎么发展,这本身就是在引领当代社会往前走。”施一公说,过去十年是互联网科技发展最快,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十年,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引导科技向善,推动互联网科技为全世界服务。
具体到生命科学领域,施一公说,互联网科技给蛋白质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他介绍,“截至2020年,人类通过实验科学手段,一共拿到了近20万个蛋白质或大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这些结构帮助人类理解微观生命、探究疾病的产生、促进药物研制等。但从2020年到2022年,人工智能通过version2、AlphaFold2和ESMFold,预测出了近8亿个结构,也就是说,人类过去半个世纪积累的数据库被扩大了几千到几万倍,这种变化是不可思议的。”
过去人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的观测,如研究一种遗传疾病,人们首先观测发育异常群体的疾病特征,继而检测基因的突变,研究细胞生物学,最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作用并设计药物。而施一公提到,“这种研究模式,因为互联网科技的出现开始改变。人工智能不需要实验手段,而是利用大数据预测出蛋白质结构,从而推导宏观的遗传疾病的产生和发育生物学现象的变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微观到宏观,这颠覆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顺序。”
在施一公看来,这场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变才刚刚开始,未来什么科技先出现、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影响人类,是难以预测的。在70年代的科幻小说里,未来人类的出行靠一条快速移动的履带;在80年代,有人预测出了电视电话,但是没有人预测出互联网;2016年,AlphaGo出现之前,多少人能预测人工智能可以击败围棋9段高手?
对未来心怀敬畏,施一公希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能够继续发扬传统,续写辉煌,帮助人类用互联网科技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策划:李政葳 统筹:穆子叶 撰文:孔繁鑫 摄制:吕蒙 设计:杨经国
光明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