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设备恢复!”近日,在国铁济南局青岛电务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场针对高铁信号设备抢修的“无脚本”式应急演练仅用了30多分钟便顺利结束。整场演练快捷高效的背后,离不开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平台的“算力”支撑。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不断“上新”,对于铁路的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平台便是青岛电务段推出的最新利器。在演练中,“坐镇军中”的“指战员”远程指挥100多公里以外的高密北站,运筹帷幄,化危为安,并通过网络连线,实现了与现场一线、相邻车间、设备厂家的多维联动。
而这,仅仅只是大数据平台“智慧大脑”助力安全生产的一个缩影。
从“应变”到“求变”
一直以来,完善技防体系建设都是该单位提高安全水平的发力点。自动化检修作业系统,全天候设备监测体系,职工作业可视化监控……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为安全生产带来了更多保障。
“电务的精密性在于数以万计的设备、数以亿计的复杂回路一点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据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周新元介绍,原有技防手段存在着重采集轻分析、重单项轻集成的弊端,尤其是虽然同时使用多个信息系统,但相互之间并不联通。症结找到了,该如何解决?一场数据重组、系统破壁的攻坚行动正式开启。
青岛电务段全体干部职工迅速成立了来自不同科室,20多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对5个厂家、10余种系统、数十类表格数据接入、汇总、清洗,历时长达半年,前后更迭4个版本,终于搭建起了适用于各种数据的系统架构。
据了解这套系统共分为“设备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管理”“人员行为分析”“应急处置管理”四大功能板块,囊括了健康度统计表、问题库、优良率对比表等近百个子模块。
管理跟着预警跑
大数据平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数据主动“开口说话”,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让安全管理精准高效,直击痛点。“设备质量报告就像‘体检单’,及时提醒人员维修亚健康状况的设备;生产组织作业报告就像‘任务单’,实时呈现了当前的工作进度;人员行为分析报告就像‘成绩单’,个人的工作表现一目了然……”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苏辉讲道。
通过“报告式”的创新应用,让设备、生产、人员、应急等要素的关键信息直观呈现,并通过拉通各个分报告间的关联,最大化利用数据产生的价值,让质量管控更有针对性,生产组织更加精细化,过程监督更具指导性。自投入使用后,大数据平台发现重点隐患584件,实现了管理跟着预警跑的安全治理新路子。
如今,这里每一个设备都有“健康分评价树”,每一天任务都有质量统计,每一名职工都有“绩效评价图”,专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要我干”到“要干好”
维修质量提高了,安全问题减少了,工作强度下降了,更为重要的是职工的标准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放在电务身上毫不为过,为了保障安全,单单是作业指导书就有229个,但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很难面面俱到。”安全科副科长刘雨佳告诉记者。而大数据平台就像是所有作业指导书集成的人工智能,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智能分析设备健康状态,应该如何维修,维修到什么标准在作业之前心中就有了“一本账”,让干标准活儿、做标准人成为他们日常作业习惯。
同时,在大数据应用的澎湃新潮带动下,青岛电务段的职工也在信息化数据化创新的路上开始了更多思考,二维码电缆信息名片、应急处置流程APP、隐患问题可视化分析系统等来自现场一线和专业科室的创新应用正在加速落地,激荡起青岛电务段向好向上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动能。(张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