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数字文化经济新业态走出新路子。
数字经济需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
“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提出以来,我国数字乡村工程网络设施建设水平越来越高,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速,乡村数字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接轨国内大城市,民生保障信息服务增强。而在具体实践中,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建设易于快速搭建、文化引导难以短时期内提升,以及重标准化、轻个性化等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数字经济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其一,传统产业升级只解决经济问题,不解决精神问题。当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生活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其二,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我国千百年来最基层的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文化。只有乡村文化长足发展,才是从根本上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文化发展,也是最高效的发展。其三,文化是精神满足的来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字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发展是全面提升乡村物质、精神文明的目标,是给人民群众交出的满意答卷。
数字文化消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随着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方便灵活、适应场景强、代入感足、准入门槛低的互联网生态的普及,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文化消费也如火如荼的成长。村志、家谱、祠堂的数字化,民俗展演的直播,地方文化资源的展示,手工特色与当地特产制作的全景演示,甚至云游览、裸眼3D等沉浸式体验,打通了经营者、参与者、原住乡民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袁家村”模式复制到陕西多地,打造了将关中地区特有的民俗小吃、茶艺、杂耍、娱乐与现代文创、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典范,而现在又结合数字文化消费打造了“旅游+”推动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
数字文化经济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2年1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7个2021智慧旅游运营典型案例,这些景区多分布在郊县区域,对乡村数字化文旅经济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围绕数字乡村文化资源的转化,“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的模式将被赋予更多可能性。结合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可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数字创意与艺术设计的融合。这些高技术产业也吸引了更多有志学子加入到家乡的宣传建设中来,摆脱了以往乡村留不住人才的窘境。
同时,依托数字乡村更广泛的网络覆盖率、更快捷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数字经济+文旅产业发展的带动,农产品销售渠道得以拓展、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更加响亮、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更有利于形成不同的特色小村镇,反哺文旅产业。如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以农业、旅游业为支柱,通过“数智鸬鸟”智慧旅游升级数字乡村项目,打通村镇“最后一公里”,如今全镇境内的公共服务、旅游景点、民宿饭馆、农户体验、农产品销售等数据已实现集中采集处理,全面掌握游客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为数字文化经济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实践范本。
数字文化经济保护文化多样性、健康性
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农村面临长期的资源和人口输出,很多民间文化濒临传承艰难的境地。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激活民俗共享传统,扩大受众基数,使得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更好地呈现。
具体而言,可结合教育投入,加快乡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员,并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提升乡村人口素养,提高乡村人口对数字文化经济的认可度;加快研究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数字经济的适用范围和适应能力,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使得各地文化实现跨时空交融碰撞,为新时代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提供了基础。
随着数字文化经济的繁荣,新点子、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将可实现文化传承、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作者:王剑杰(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讲师)、侯普光(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