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伴随社交媒体时代,人人传播、万物皆媒,健康资讯市场空前繁荣,但也良莠不齐,时代呼唤专业医务人员,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4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光明网主办、腾讯公司承办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激浊扬清·共建亿万网民新家园”平行论坛在南京举行。
图为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兼大健康工程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韬在现场主题分享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期间,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兼大健康工程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韬结合相关实际工作,围绕如何发挥医学传播智库优势,让网络科普更“健康”,分享了他的探索和实践。
王韬认为,社交媒体时代,要不断发挥医学传播智库优势,形成知识产权共创共赢共享的科普专家团队和全媒体矩阵,通过医务人员的“一级传播”杜绝健康谣言,让网络科普更“健康”。
为了突破医务人员从事健康科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瓶颈,共建绿色网络生态,“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应运而生。作为“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的成员,王韬还是达医晓护科技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这个全媒体团队以主编负责制和栏目轮值制为基础,自2016年创建以来,目前已经拥有124个线上子刊,累计科普作品超过4000部。
“所谓达医晓护就是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以学术为纽带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学、传播学、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的300余位专家所组成的,集科普作品原创,自媒体运维、实体项目落地,科普人才培养和医学传播研究为一体的这么一个科技志愿者团队。”王韬介绍。
在王韬看来,科普创作除了内容能够把握科学性和客观性外,探索网络科普创新要以公众喜闻乐见且易于网络传播的方式。“从看病到看待病的三个层次来开展全方位的科普,不仅有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知识,还有与就医相关的过程中的流程制度和就医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看待疾病,能够了解医学的局限性,传播医学科学精神。”
他进一步解释道,比如,开展网络科普相声,不仅有外国留学生参与,还有对部分卡通人物进行原创并制作成作品;针对青少年开发的小程序游戏,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医学生,以及较知名从事公益性游戏网络企业共同参与设计,让医学传播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创新;在北京、上海先后出台控制吸烟的管理条例的背景下制作科普歌曲,组成医护合唱团进行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以“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为依托,已初步建立了医学传播学科体系,将知识体系、教学科目、学术组织,三维一体的立体的学科体系。曾在2021年凭借医学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荣获当年唯一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
未来,医学传播应该是由中国学者原创的学科。“虽然还只是初创,但是我们现在学术专著不仅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也被美国的出版社版权引进,在海外全球发行。”王韬强调道,“我们也建设了全国很多教学示范点,全国已经有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传播学的课程。我们将以智库为依托,团结全国的医学专家,更好地来建设我们的网络家园。”(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