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太空电梯“火”了!
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2》中,令人震撼的画面之一,便是作家刘慈欣笔下的太空电梯被呈现在观众眼前。与此同时,在另一部科幻大作《三体》中,太空电梯也被多次提及。有网友戏称,今年可能是“太空电梯的一年”。
虽说太空电梯爆火始于科幻作品,但实际上它已经被人类研究了几十年,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坐着“天梯”去太空,并不是白日做梦。
图源:Bilibili
修建太空电梯,人类已探索一百多年
太空电梯,顾名思义,即一座巨大的电梯,其底端位于地表,顶端则位于高度约36000Km同步轨道(也被称为地球静止轨道)。
太空电梯理论上能革命性地降低入轨成本,推动大规模的太空发展。如此诱人的发展前景,引得一众科学家和科幻作家为其着迷。这个概念的提出,科学界早已走在了科幻界之前。
齐奥尔科夫斯基构想的太空电梯是放大的埃菲尔铁塔
图源:太空与网络
1895年,被誉为“航天之父“的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参观埃菲尔铁塔的时候,提出了太空电梯的设想。他提议考虑建造一个类似高塔,塔顶到地球静止轨道高度为35786公里,在这里释放的物体可以直接进入静止轨道。然而建造如此高度的高塔,确实远超出人类工程技术水平。
图源:Bilibili
65年后,俄罗斯工程师尤里·阿尔图塔诺夫,将康斯坦丁的设想具象化,提出了一个可能实施的方案:
首先,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海面上建造一座平台,将一个圆形静止轨道(它与地球旋转速度一致,因此对于地表而言是静止的)发射至离地面36000公里的位置,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所有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都是静止的。
然后,发射多枚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将长达10万千米的缆绳降下,并固定在赤道平台上。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恰好抵消地球的引力,这些缆绳便得到一个向外的张力并竖立起来。
最后,轿厢通过激光或磁场所提供的能量沿着缆绳升降,运送乘客及货物。
图源:Bilibili
1975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杰罗姆·皮尔逊独立发明了悬挂缆绳的太空电梯概念,其论文发表在《宇航学报》上。至此,航天领域终于广泛关注到了太空电梯。其概念还给亚瑟·克拉克带去灵感,写出名作《天堂喷泉》,让太空电梯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科幻作品之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亚瑟克拉克科幻名作的《天堂喷泉》
图源:澎湃新闻
理论可行,但缺合适 “电缆”
2000年8月,美国马歇尔航天中心发布《太空电梯:新千年的先进地空基础设施》报告,对太空电梯概念和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报告中提到,太空电梯是连接地球和太空的基础设施;太空电梯将使用电磁推进方式上行和下行轿厢,轿厢升降的能量主要由外部提供;根据速度设计的不同,低速系统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上行,而高速系统可达到每小时200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抵达静止轨道时间可压缩到10小时或更短……
美国马歇尔航天中心报告中的太空电梯概念图
图源:网络
这个时间,和国际航班的所花费时间差不多。
俄罗斯拟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然后用太空电梯将货物运至月球基地或者运回地球。
中国也计划打造太空电梯。2017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就在北京发布了《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其中明确提到“到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实现”。
碳纳米管(CNTs)
图源:中科院物理所
这一项目首先要实现的是:建立长达3.6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地球同步轨道与地面距离3.6万公里)。目前中国已在制造上实现碳纳米管技术的突破,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早已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长的、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但由于该材料结构特殊性,其生产长度仍停留在1米以内,要制造3.6万公里长,其成本则非常巨大难以估量。
也就是说,现实中要实现“太空电梯”,是存在技术可行性的。
太空电梯最主要的拦路虎是超长缆绳对超高强度的要求
但主要难点在于要找到合适的材料,一根太空电梯的电缆需要有足够大的强度,还要能承受宇宙中的各种极端条件等。
另一方面,电梯动力问题目前也难以解决,如果在太空电梯中使用电作为动力,必然会面临电力不足的问题,即使专门修建一个大型发电站来为太空电梯提供电力,其每次运输的成本也必然会居高不下,这样一来反而违背了让太空运输成本变得更低的初衷。
未来,“乘梯”上太空
太空电梯有其独特优势,虽与其他航天技术相比,它距离实现还较为遥远,但已可以展望。
加拿大凡尼尔学院物理学教授史蒂芬·科恩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相关研究,他表示:建造太空电梯需要大量技术突破与全球范围的合作,目前还很难预测何时能够建成。
根据NASA先进概念研究所(NAS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Concepts,简称NIAC)的预算,第一座太空电梯的造价可能达到400亿美元。
图源:spaceconnect
日本大林建设公司则计划在2050年建成太空电梯,该电梯由6个长18米、直径7.2米的椭圆柱形电梯吊箱组成,时速约200千米,每次可运送30位旅客。此前研究已确认碳纳米管长期置于大气层中会受损,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测试用金属和硅保护碳纳米管表面的技术。
建造太空电梯困难重重,但科学家仍然相信它未来可期。一旦太空电梯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意味着太空观光变得触手可及,还能以较低成本在地球和太空间运输物资。
图源:rankred
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斯旺表示,太空电梯建成后,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静止轨道、14天到达月球、61天到达火星,其产生空间碎片的可能性很小,是一条“绿色天路”。
或许有一天,语音播报“各位乘客,太空电梯即将到达目的地太空站,请您做好下梯准备”,真的能成为现实。冲破云霄的“天梯”仿若无垠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却是属于人类科技文明的微光,执着闪亮。
审核: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雷渺鑫 编辑:李飞、穆子叶
参考|科技日报、参考消息网、北京日报、太空与网络、中科院物理所、长江日报、凤凰网、清华大学、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