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而有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承载着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数字人民币等新基建;平台经济、智能制造、供应链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数字化等主体功能,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未来智慧城市将面临不确定经济增长、结构性非均衡及低欲望社会的发展环境,按十四五规划,2025年要达到10万亿,每年要增长10%。数字经济目标实现很大程度决定于智慧城市水平提高。
一、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及对数字经济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无来者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高到2021年64.7%,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21年,全国城市数量达到691个,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建制镇2.1万个,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ABCDIS5G与BMW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商业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由IBM于2010年提出。2015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智慧城市”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符合智慧中国、数字中国的建设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1月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4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近800个,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国。
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
我国房地产一年市场规模在18万亿左右,未来可能会降低到15万亿。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整车就有5~6万亿,如果包括上下游会超过10万亿。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差不多7.8万亿,未来按十四五规划要每年增长10%,2025年要达到10万亿,智慧城市核心部分占到一半多,5~6万亿。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ABCDIS5G与BMW为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底座
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发改委文件用的是“上云用数赋智”,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政治局集体学习用的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我们称ABCDIS5G,即人工智能A、北斗B、云计算C、大数据D、物联网I、卫星通信S、第五代通信5G,已有很多技术成果,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时间窗口;而BMW,即区块链B、元宇宙M、Web3.0,正处于概念试错时期。
因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改写和升级传统工业时代最典型的简单批量生产线,在不牺牲批量效率前提下,可以实现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精准营销与智能生产,克服简单批量供给与个性化品质化精神化需求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下行病因,重塑经济繁荣长周期。
因为区块链和Web3.0,我们可以改写和升级传统工业时代以货币、银行、证券为代表的金融和资本模式,克服效率低下、金融波动危机、贫富差距与金融欺诈诸多隐患,打造可溯源的分布式金融与大众共享资本模式。虽然这个改变仍然在试错,仍然有重大漏洞,但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人们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围绕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智能制造、数字孪生、量子科技、元宇宙等关键技术的推陈出新。在智慧城市应用发展方面,也形成了城市大脑、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数字经济、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能力应用。
三、新基建引领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
新基建引领下一轮投资热点,厚植智慧城市数字基因。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2020 年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投资规模巨大,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有利于全面释放数据红利,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疫情防控放开后,全力以赴拼经济,扩大内需置于五方面重点工作之首。基建投资大概率是2023年扩内需的主力。
我们要加快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
(1)实施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接智能制造,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高水平工业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支撑。
(2)实施车联网等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在2022年呈爆发式增长,是疫情危重期间不多的稳增长亮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有赖于车辆网等典型智慧城市更进一步发展。
(3)实施特别是东数西算基础设施建设,平衡东西部数算需求与算力区域布局,有助于平衡我国智慧城市区域格局,有助于平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4)实施社区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建设。鼓励物业企业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
(5)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化应用自主创新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培育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6)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和认定,建立分级分类的保护名录和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数据库。
(7)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体系。
四、数据要素理论将在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实践中大放异彩
2019年10月,中央在19届4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要素,明确要求“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要素的定性和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确立。
为落实数据要素理论和政策,我国已开办以上海数字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为龙头的全国八十多所数据交易所,相信未来将会对数据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对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五、智慧城市将面临数字经济2.0时代的新的发展环境
以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1.0,在电子商务、社交和电子政务等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2.0,将会让数字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有着令人激动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2.0有以下七个主要特征和趋势。
第一是农业化工业化必然向数字化转型。
农业化和工业化的业务机会主体部分都已挖掘充分,目前,产能过剩、买房市场不仅是中国现状,也是全世界共同难题。虽然目前受疫情困扰,国外是滞涨并存,我国仍然是经济下行周期。数字化是经济克服下行、重拾增长的重要方向。
依赖新能源、数字化、大健康、泛文化、外太空等创新的不确定经济增长;产能过剩、买方市场和批量供给与个性化需求错配等结构性非均衡;不婚不育、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等低欲望社会,是后工业时代或农业化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显著特征。
第二是资产数字化和数据资产时代已到爆发期。
标准普尔中的无形资产价值在1975年只占比仅仅17%,而到了 2020 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资产中90%的资产现在都是无形资产。
随着物质产品高效率被制造,物质资产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而相对的,人们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开始爆发性增长。
虚拟资产或数字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主体,是未来财富增长的主体部分。
第三,平台经济升级是必然趋势。
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半程一个显著的亮点。
自2021年12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为标志,我国开启了以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平台经济整理操作。由于资本无序推动,我国平台经济已经发展到高杠杆风险、侵占网民数据、恶性竞争等过度发展阶段。平台经济需要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升级改造。
ABCDIS5G和BMW,为平台经济升级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四,从消费互联网必须发展到生产互联网。
电商、社交发展,传统互联网解决需求端问题,但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和行业的供给端难题,这就为从消费互联网向生产互联网过渡提供了基础环境。
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迎合这个趋势,一头连接智能制造,一头连接直播电商,中间无人机配送。
第五,从数据产业化到产业数据化是未来主攻方向。
数据产业化已充分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为首的美国“五虎”,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抖音为首的中国五虎。这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增长的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数字产业化,还要让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走产业数字化的道路。
智能制造、供应链、链商等,赋能千行百业,用数字化改造升级全行业,全面改造升级经济社会系统,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由于记账媒介的效率性属性,数字金融必将代替传统金融,成为金融科技主流。
区块链是金融回归记账本质属性的一次尝试,为未来金融改造升级打开了一个思维窗口。尽管它目前还不成熟,还在试错,但因为效率和公平双重属性,金融数字化方向是对的,包括货币、银行、证券等的数字化,这是未来的方向。
第七,企业(公司)内涵深化与外延放大,走向生态化。
集中式的企业(公司)是工业时代典型的价值增值组织形态。未来,大众资本、分布式商业、共同富裕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形态,企业(公司)必然走向分布式和生态化。劳资对立生产关系将被自己为自己打工的新型生产关系所替代。(作者 朱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