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空间逐渐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用互联网架设好沟通交流的桥梁?网络技术演进如何兼顾发展与安全?古老东方大国如何在世界互联网浪潮中续写“网络文明”新篇章?一起看看中外参会嘉宾在这场大会上怎么说——
图源:pixabay
在交流互鉴中讲述网络文明故事
当前,文明交流在全球对话中处于重要地位,而网络日益成为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渠道。
“中国一直站在支持全球治理的前列,2013年,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标志着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全球知名社会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用任何语言来理解,它为创造全球通用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执教于中国厦门大学的美籍教授潘维廉认为,互联网最大的可能性在于帮助人们弥合人民之间、国家之间的障碍。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兼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侯宁彬认为,我们要在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以文明互鉴呵护网络精神家园。
图源:pixabay
“网络不仅为我们读懂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绝佳平台,也为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向世界各国讲述我们留学生的中国故事,向中国师长朋友讲述中亚故事拓展了广阔的渠道。”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留学的土库曼斯坦籍学生若贺曼说。
“在外国年轻人眼中,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已经不只是以往的‘基建巨头’,现在中国对外的公共产品从以往的修路、修水电站,正变成建网络、建高铁以及出海的网络社交软件和游戏。”已在中国定居22年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肖克表示,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也有益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故事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给他们带来希望。
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先后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等系列重要成果,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开放协同中凝聚技术“向善”力量
“人类使用、需要并依赖与互联网文明相关的工具、网络和基础设施,这塑造和推动了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也产生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利时国际联合倡议多边合作组织荣誉主席米歇尔·杰诺韦塞提到,针对“数字鸿沟”,以及网络成瘾对认知发展的伤害、信息过载对公共或私人边界的伤害等互联网使用的潜在负面影响,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共同的解决方案。
图源:pixabay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面临新形势、新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主动思考,积极拥抱新变化。”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目前腾讯全业务线已搭建起常态化生态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聚焦网络生态中的深层次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工作应对,鼓励有价值关怀的技术创新,并希望通过技术、平台和内容等各个层面的互动开放,连接多元主体,共同打造网络生态协同共治的“同心圆”。
而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射,网络空间文明程度是网民“幸福指数”的基本参照。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对网络诚信建设状况满意率为84.24%。
在公益慈善方面,数字化技术已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已经处在全面数字化转型阶段,参与者的大众化、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以及各类形式的灵活化,使实施公益慈善具有无限潜力,为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一些互联网企业将核心技术向各类慈善组织开放,并不断深耕适用于公益慈善的数字化技术,使网络技术进一步具备了人文关怀与公益慈善的理念。
审核: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孔繁鑫 编辑:曾震宇、穆子叶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东南网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光明网数字化频道